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区域比较:时空模式与形成机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75574
  • 作      者:
    田莉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田莉,女,1973年10月生,山西长治人。1990年到1997年期间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学习,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1年期间先后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和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工作。2001年底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与研究系作SPURS研究员,同时攻读研究生课程。2003年10月至2006年11月于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9月至今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任副教授。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获得城市规划领域全国最高级别的论文竞赛优胜奖,同时主持或参与城市规划研究与设计课题近202页,其中2项获得国家级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区域比较:时空模式与形成机制》内容包括城乡关系及半城市化地区的相关理论、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和半城市化地区发展概况:半城市化地区经济社会与土地利用特征的比较;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等。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区域比较:时空模式与形成机制》可供广大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管理者、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等师生学习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变迁及特征评价体系
  该部分着重案例地区的现状分析。以三大区域的半城市化地区为例,选取若干年份的遥感影像图,运用ArcGIS和LANDSAT systems进行影像处理后,结合地形图和土地使用现状图,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类型分类和信息提取,总结其空间利用特征,分析不同性质建设用地的使用模式,并建立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分析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迁特征:通过影像图的空间重叠,借助空间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半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情况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如对建设用地总量、增长方向、土地使用效率变化等的分析。对半城市化区域各类用地的相互转化,采用土地转换矩阵模型来确定其变化的方向和速度。
  (2)建立土地利用特征指标体系:包括对土地利用的测度和若干指标,空间特征如区位特征、斑块密度、斑块面积、破碎度、混杂度等,社会经济特征包括人口密度、经营性用地的单位GDP产出、用地使用强度等,建立评价体系。
  2.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形成机制研究
  该部分着眼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农村工业化背景,主要从土地产权和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研究各级政府、村民、企业等在集体建设土地利用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及对集体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影响。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半城市化地区形成过程中,大城市的辐射、外来投资和集体土地产权的模糊性促成了自下而上的乡村工业化进程。同时,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二元社会和二元管理体制的障碍,造成这些地区的管制乏力,导致半城市化地区的产生。研究将探讨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2)重点分析二元土地制度和产权在半城市化土地利用特征形成过程中的角色,探讨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制度设计如何重构了各级政府和村集体、村民的利益分配体系,改变了集体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格局?
  3.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整合的优化对策探讨
  该部分探讨在半城市化地区,如何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干预,如土地集中过程中对村集体、村民和企业的补偿及激励机制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实现集体建设用地的空间集中和土地利用优化。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乡关系及半城市化地区的相关理论
一、西方城乡关系理论研究进展
二、半城市化地区相关概念及其特征
三、半城市化地区研究进展

第三章  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和半城市化地区发展概况
一、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进程
二、我国半城市化地区的特征及发展概况

第四章  上海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和形成机制
一、上海半城市化地区的界定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三、上海半城市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特征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特征.
五、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
六、结语

第五章  半城市化地区经济社会与土地利用特征的三大区域比较.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二、半城市化工业强区的社会经济特征
三、半城市化工业强区的土地利用特征:以三个百强县/区为例
四、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比较
五、结语

第六章  广东顺德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和形成机制..
一、顺德半城市化地区的界定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三、顺德半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口特征
四、1985~2005年顺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特征
五、顺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扩张的影响机制
六、结语

第七章  江苏江阴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和形成机制..
一、江阴半城市化地区的界定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三、江阴半城市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特征
四、江阴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特征
五、江阴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
六、结语

第八章  工业化与土地资本化驱动下的半城市化地区
土地利用变迁:驱动机制的区域比较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二、苏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进程
三、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特征:以2001~2010年江阴与顺德土地利用变化为例
四、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驱动机制

第九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整合优化对策
一、总体思路:“增量创新、存量优化”相结合的内涵式土地利用模式
二、空间策略:构建紧凑高效、布局合理、发展有序的空间结构
三、结语:发达半城市化地区转型升级为富有魅力的城市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