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角度
三、研究現狀
第一章黎庶昌、楊守敬與《古逸叢書》
第一節黎庶昌和他的藏書
一、黎庶昌生平
二、黎氏藏書
第二節楊守敬和他的藏書
一、楊守敬生平
二、楊氏藏書
第二章《古逸叢書》的刊刻及印本
第一節《古逸叢書》刊刻經過
一、訪書準備
二、選擇底本
三、校正底本
四、刊刻方式
五、關於刻工
六、審定校樣
第二節《古逸叢書》的印本
一、日本單行本
二、日本彙印本
三、上海縣署印本
四、蘇州書局印本
五、曹允源補刻印本
六、影印本
第三節刊刻《古逸叢書》的遺憾
第三章《古逸叢書》各書底本
第一節以刻本原本爲底本
一、詳注本《廣韻》
二、《太平寰宇記補闕》
三、《周易》
四、《楚辭》
五、略注本《廣韻》
六、《論語集解》
七、《孝經》
八、《韻鏡》
九、《急就篇》
第二節以刻本的影抄本或傳抄本爲底本
一、《爾雅》
二、《穀梁傳》
三、《荀子》
四、《尚書釋音》
五、《姓解》
六、《史略》
第三節以舊抄本爲底本
一、《玉燭寶典》
二、《琱玉集》
2/《古逸叢書》研究
三、《日本國見在書目》
四、《漢書》
五、《碣石調》
六、《天台山記》
第四節以拼配之本爲底本
一、《莊子》
二、《玉篇》
三、《文館詞林》
四、《杜工部草堂詩箋》
五、《老子道德經》
第四章《古逸叢書》校勘研究
第一節黎庶昌的校改
一、詳注本《廣韻》
二、略注本《廣韻》
三、《杜詩》
第二節楊守敬説明的校改
一、《莊子》
二、《論語集解》
三、《姓解》
四、《史略》
第三節未作説明的校改
一、《爾雅》
二、《周易程傳》
三、《玉篇》
四、《太平寰宇記補闕》
五、《穀梁傳》
第四節楊守敬説明不改但實際有校改
第五節未作主觀校改的例子
目録/
一、《急就篇》
二、《孝經》
三、《天台山記》
四、《碣石調》
總結
附録一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楊守敬日本訪得之書
附録二《古逸叢書》各書底本存佚表
附録三《天台山記》文本特點
一、《天台山記》的旁注
二、《天台山記》的衍文誤字
三、《天台山記》的俗字和習慣用字
主要參考文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