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40365
  • 作      者:
    沈继光,高萍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 乡土社会学大家费孝通助手张冠生、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学者赵园专文导读,直面身边正在消逝的乡土社会——当故乡还是故乡的时候,坛坛罐罐“老物件”自己是会说话的,会表达的,它一定有它自己的生命事件和附在它身上的故事。
  ★ 那些我们曾经使用过的老物件,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旧日生活——从2001到2004年,作者涉足燕赵、中州、三晋、巴蜀等地的村落古镇,将镜头对准那些与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琐碎物件,拍摄了1200多幅图片。“砖墙斑驳,瓦片层层,这让我想到简单的生活,我对‘简单’情有独钟。”
  ★ 对于平民历史朴素的叙述,对于百姓故事温情的讲述——作者将我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基本工具”和“生活用品”摄入镜头,有犁、耙、锄镐,以及石磨、碾子、袜板;还有褡裢、火镰、鞋拔子、烟丝袋、煤油灯……这些细节、局部的片段,令人有“穿过尘灰、穿过光阴而进入历史的感觉”。
  ★ 24个专题,420幅图片,集中展示富诗意的民俗学图本——从“燕郊山村”、“中州古镇”,到“阿坝藏居”、“三晋高墙”,从“驭牛饲马”、“凿井而饮”,到“学闲游戏”、“木轮远行”,读者可透过具体的物的历史,切实感受到生活的质地。

展开
作者简介

  沈继光,1945年生于北京羊房胡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1987年举办个人画展。参加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画家油画展”。1992年应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之邀,举办“胡同之没”黑白摄影展。1997年举办“家园·沈继光 邢国珍油画展”。2002年《旧京残片——沈继光摄影作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继光摄影插图本《老舍的北京》、《城南旧事》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2003年在北京大学举办《残片古城》摄影展。2005年《老物件——复活平民的历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6年为作家史铁生《过去的事》、《活着的事》、《写作的事》配摄影作品。2009—2012年在三味书屋先后举办个人艺术展:《走不上的地平线——我与油画》回顾展,《心在天壤间》摄影作品展,《借草——逃往诗意的栖居地》设计作品展,《赴滇七日谈》图文展。2013年温故影像“沈继光?残片图本系列”,生命托付的老镜头,精选而成《乡愁北京——寻回昨日的世界》、《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高萍,1965年生于北京西松树胡同。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2001年举办《走进玻璃幕墙》个人摄影展。

展开
内容介绍

  温故影像“沈继光·残片图本系列”之《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
  乡土社会学大家费孝通说:“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在一个地方生下根。”
  学者张冠生(费孝通助手)说:“曾经,它们仅是浩瀚中的一滴……如今,可怜巴巴一片,却成文化标志。”
  沈继光说:“老物件的记录收集,对普通人来讲,是贴近的、亲切的、虔敬的、温厚的,是对人性的抚摸和吟唱。”“给普通平凡的事物,增加意义,也许这就是生活,就是生命。”
  从2001到2004年,沈继光涉足燕赵、中州、三晋、巴蜀等地的村落古镇,将镜头对准那些与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琐碎物件,“生活用品”褡裢、火镰、鞋拔子、烟丝袋、煤油灯等等,“劳动工具”犁、耙、锄、镐、石磨、碾子等等,拍摄了1200多幅图片。本书选取其中420多幅老物件照片和13万字的图片说明及随笔感言,以此记录一种不能复现的生存形态、生活方式。全书24个专题,从“燕郊山村”、“中州古镇”,到“阿坝藏居”、“三晋高墙”,从“驭牛饲马”、“凿井而饮”,到“学闲游戏”、“木轮远行”,“收复人类的生活,成为人类的遗产”,读者可透过具体的物的历史,切实感受到生活的质地。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不知道近些年来对“物质细节”的兴趣,在多大程度上得之于布罗代尔其“年鉴学派”史学的启示,但我知道沈继光的拍摄老北京,尤其胡同生活的物质细节—这使他的作品与以老北京为主题的其他作品见出了区别——尚在布罗代尔风行于我们这里之前。沈继光基于他个人的经验与思考,呼应了一种历史哲学与文化风尚。
  ——赵园


  继光兄的“三千”,是小千、中千还是大千,或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听出了物语,听得分明、清晰、入神、陶醉,从皇城之狭到乡野之阔,从黄钟大音到纤毫游丝。一人心力,对抗漫天毁弃。大德如梁思成,平民有沈继光。
  ——张冠生

展开
精彩书摘

  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物件之语》
  赵 园
  五年前沈继光要为他关于老北京的摄影集作序(此摄影集新近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记得当时没有过多的犹豫便答应了,尽管这在我,近于破戒;当这次面对他和他的伙伴的四大册新作,我却迟疑了。我被呈现在自己面前的巨大工程所震慑。为这样的艺术劳作的成果作序,我担心自己的文字已难以胜任。
  接续他的胡同之旅,沈继光仍然以自己的方式“触摸历史”,触摸凝结于“物”、呈现于“物”的历史;触摸“生活”的物质表面,切实地感觉那生活的质地,只是更将行程延伸到乡村、山村、农家,将借诸照相机的凝视,集注于那些正在或行将退出生活的“老物件”上,试图经由对这类物质文本的解读,“捡回昨日的文明”。
  四大册新作题为“物件之语”。“物件之语”又被称作“物语”。“物”与“物件”之为名,显然有涵容之不同。“物”是个相对大得多的概念,当着以其与“人”或“心”对举,此“物”多半已被纳入了哲学范畴,具有了形上意味;“物件”则是形而下的,属于人的世俗、日常生存。沈继光对他的所谓的“物语”有妙解。他认定了那些“物”自己能开口,只是它们的“语”只能达于有训练且有准备的听觉罢了。你要准备好了倾听,有足够的体贴分辨它们各自的语言。读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摄影作品,我确信他们听到了那些物件们各自的话语。
  “物件”自有种种,沈继光和他的伙伴所凝视的,是“基层民众”赖以维持其“基本生存”的物件,他们的“生活用品”,褡裢、火镰、鞋拔子、烟丝袋、煤油灯,等等;他们的“劳动工具”,犁、耙、锄、镐,以及石磨、碾子、有背带的木桶、鞋楦、袜板,等等,而非文人雅士摩挲赏玩的文玩清供。被摄入镜头的,有搁在酒缸上的粗瓷碗。旧日京城有“大酒缸”,是苦力们喝酒的所在。大酒缸粗瓷碗的风味,以文人式的优雅,自不能领略。由这些照片的边缘处,你的记忆会伸展开来,经由那些物质细节、局部、片段,你感到了一种生活气味的弥散。被摄取的“老物件”确也与它们放置其中的环境,那些老墙、老屋、老村,彼此衔接,构成了近于完整的意境。
  作者又称他们所拍摄的物体为“老物件”。“老物件”的“老”不全因了年深月久。吸引了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并非对象的“文物价值”,尽管他们选择的,是寻常日用而又即将或已经废弃了的物件。那些物件上自有时间、岁月的刻画,这也仍然是令拍摄者动心的。那磨盘上由石匠凿出的沟壕,那些镰头锄柄、桶攀秤杆上,无不刻画着岁月。你看到了上面的指纹,看出了长了老茧的手抚摸捏攥。也因了与人的肌肤之亲,经年累月的摩挲,为汗水所浸渍,那些物件在镜头下泛出的,是犹之人的肌肤的光泽,摄影作品因而获取了温暖的调子。我想,最初吸引了摄影者的,正应当是那些人把攥、抚摸的痕迹。沈继光告诉我,他想读出那些物件“自己的生命事件和附在它身上的故事”,在拍摄中时时有“穿过尘灰,穿过光阴而进入历史的感觉”。
  就这样,作者因“物”而读人,读人的日常生存,感受被“物”收摄其中的人的气息,使自己的作品充盈了对于世俗日常生活、寻常百姓人生的温暖的感情。沈继光说到了“感动”之为能力。即使不尽能分有作者们的感动,你也感染了他们面对世俗寻常之物的诗意情怀。
  阅读这些照片,你不期然地,收获了关于“物”的知识。天底下原有诸多无字的书,只是我们不善于阅读罢了。我曾痛感“历史想象”作为能力的匮乏。见诸文献的“物质生活”,又往往与小民无干,多少也因了有关文献材料的缺失,使得历史生活无从“复原”吧。我相信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工作,正在为一段已经或即将成为过去的生活留一记录。这工作已如此急迫,刻不容缓。两位艺术家告诉我,他们遇到的有些物件,其功用已难以得知。与那物件有关的生活,正迅速地隐没向“历史”深处。由此看来,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工作,即使仅由民俗学的方面,其意义也难以估量。
  呈现于他们的摄影作品的“老物件”中,有几种是我曾经熟悉却久违了的。比如镰刀。那把被摄影家置于土坯墙前的镰刀,令我的肌肤感到了初夏清晨的微凉,薄明的天光中站在地头试镰,指尖在刃上抹过的感觉,竟依旧清晰。由铜盆与棒槌牵连而出的,是清夜的捣衣声。和鞋楦在一起的,则应当是袼褙、针锥、绱鞋的麻绳,还有麻绳拉过正在纳的鞋底时咝咝啦啦的声音。那对薄暗中反射着微光的竹桌竹凳,它们的主人似乎刚刚起身离去—谁说那人不就是我呢。
  “物件”之平常,无过于此的了。我们之所以对这些寻常日用之物视若无睹,多少也由于被既有的“艺术”规范了视觉。因而“寻常日用”在镜头前见了陌生。白菜、萝卜一经被名家入画,即被由“审美”的方面“发现”。沈继光和他的伙伴摄入的,平凡、琐屑更甚于白菜、萝卜。我相信这些物体从未经受过这样的凝视,被置于特选的背景上,在精心设置的光线下,被镜头所凝视,由此而被发现了“使用价值”之外的价值,甚至被赋予了可供审美的品性。当然,这些“自在之物”一旦被摄取,即不免拔出了“日常”而别有意味—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摄影工作也脱不出此种悖论,我们却不防对于他们的“发现”怀了欣喜。
  沈继光告诉我,拍摄这些“老物件”,他无意于“怀旧”。他以为这些物件与有关的意境,未尝不参与着构造未来—我似乎明白了一点他的意思。在商业化、市场化使物质丰盈至于过剩之时,沈继光和他的伙伴试图使你想到,合理的人生并非赖有这些条件为支撑的。当然你大可不必为此而拣拾玉米芯充当瓶塞,或积攒了头发编织背带,却不防由此读出一向存在于民间的“创意”—随处可见的对于生活的创造,从而与摄影家一道品味那份简朴的诗意:品味简朴,何尝不也是一种能力!
  我们早已被告知进入了“读图时代”,充斥了出版市场等待你享用的,是种种“视觉快餐”。沈继光和他伙伴所提供的“图”,要求于你的却是像他们那样的凝视。你发现你的视觉受到了诱导。这样的“读图”非但丰富了你的知识,而且丰富了你感受世界的方式。你身边那些熟视无睹的物件,终于吸引了你的目光,它们对于你的意义复杂了起来……
  我不知道近些年来对“物质细节”的兴趣,在多大程度上得之于布罗代尔其“年鉴学派”史学的启示,但我知道沈继光的拍摄老北京,尤其胡同生活的物质细节—这使他的作品与以老北京为主题的其他作品见出了区别—尚在布罗代尔风行于我们这里之前。沈继光基于他个人的经验与思考,呼应了一种历史哲学与文化风尚。
  在这个浮躁、讲求功利的时代,倾注近二十年的精力在一件事上,已近古风,何况那是件成效不可期必的事。这份工作不但要求你耐得清苦(据我所知,沈继光在摄影中的投入,几乎全出自菲薄的工薪),而且要准备承受不为人知的寂寞。痴迷,忘身所在地投入—世间的事往往也要这等人物,才能做成。沈继光讲过两则痴迷者的故事:刻石、雕木的艺术家,终于死在了石料与木材上。沈继光说,他们被石被木给收去了。他本人的那种倘不死在途中,就“好好弄下去”的想头,岂不同样动人!
  其实写这篇文字有点多余。沈继光本人说的已够好,本无需别人再来饶舌。经了近二十年的踏访与思考,他已经形成了自己对物象的感受与诠释方式,草草阅读后的议论,与这漫长岁月中的寻思,其分量自不可同日而语。但我还是勉强地写了,因为我毕竟部分地见证了这一过程,作为旁观者,有说出自己所感的责任。
  我无从预料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追寻之旅将延伸到哪里,他们将继续带给我们惊喜,则是我毫不怀疑的。
  2002年9月

  ……

展开
目录

【残片之序】/张冠生
【日出而作】
……图001镰刀(河南朱仙镇赵庄)/图002架具上的五把刀(四川理县桃坪)/图……/图028打麦子的工具(阿坝藏区木城沟)
【亘古厮守】
……图029从河北收集来的粮桶(浙江慈溪天元镇)/图030浙东一个老物件仓库(浙江慈溪天元镇)/图……/图054从古村镇古村落收集来的粮斗(浙江慈溪天元镇)
【燕郊山村】
……图055山村的清晨(燕京爨底下村)/图056清晨的山村(燕京爨底下村)/图……/图066雪村(燕京爨底下村)
【驭牛饲马】
……图067极沉的铡刀(浙江宁海大佳何镇)/图068有铁锔的马鞍(晋南丁村)/图……/图089钩獾的挠(燕京斋堂镇柏峪村)
【凿井而饮】
……图090辘轳和方口水井(燕京爨底下村)/图091甬道中残存的石水槽(四川理县桃坪)/图……/图102巴巴寺的缸(四川阆中)
【乡下柏峪】
……图103山村晨醒(燕京斋堂镇柏峪村)/图104柏峪村到燕京爨底下村的路上(燕京斋堂镇柏峪村)/图……/图109树干翻虬的老核桃树(燕京斋堂镇柏峪村)
【床前屋后】
……图110有抽屉的木枕(晋南丁村)/图111枕头(燕京爨底下村)/图……/图148木炳铁锤,铁搂子(燕京爨底下村)
【青灯如许】
……图149火镰(燕京斋堂镇柏峪村)/图150有把儿的油灯(燕赵古村落) /图……/图168三足的汽灯(四川阆中)
【慧心匠师】
……图169鞋形墨斗(燕赵古村落)/图179木工的工具箱(燕京斋堂镇柏峪村)/图……/图188浙东老屋透雕的石窗栏(浙江宁海大佳何镇)
【中州古镇】
……图189村庄之路(河南朱仙镇赵庄)/图190灰砖民舍(河南朱仙镇腰铺村)/图……/图199明代清真寺(北大寺)大拜殿护墙砖雕(河南朱仙镇清真寺)
【以食为天】
……图200老灶台(浙江慈溪)/图201灶台上的蒸锅(晋南丁村)/图……/图243捕鼠器,又称耗子夹子(燕京爨底下村)
【阆中瓦舍】
……图244俯瞰古城瓦舍(四川阆中)/图245瓦舍和老人(四川阆中)/图……/图251巴巴寺里的墓群(四川阆中)
【桶盒罐篮】
……图252仁德堂的笼盒(浙江慈溪天元镇)/图253船上用的竹器(浙江宁海大佳何镇)/图……/图268双耳瓦罐(燕京爨底下村)
【茶酒斟酌】
……图269棱柱体的茶壶(四川阆中)/图270有凹盖的茶壶(四川阆中)/图……/图296钟记水壶(局部)(内蒙古塞外老街)
【阿坝藏居】
……图297村落的通道(阿坝藏区木城沟)/图298门前的柴垛(阿坝藏区木城沟)/图……/图302石楼的露台(阿坝藏区木城沟)
【柴门闭户】
……图303一把钥匙一把锁(燕京爨底下村)/图304姓宋的铁锁钥(北京)/图……/图315院门的粗木别手(阿坝藏区木城沟)
【童叟坐拥】
……图316棕麻绳编织成绷面的木椅(浙江宁海大佳何镇)/图317隔扇门和一把藤椅(四川阆中)/图……/图333有独木梯的阳台(阿坝藏区木城沟)
【流水人家】
……图334流水人家(浙江宁海前童村)/图335古巷回折(浙江宁海前童村) /图……/图345虞氏故里—隔窗而望那波涌重叠的瓦顶(浙江慈溪龙山镇山下村)
【学闲游戏】
……图346椅子上的《诗经》、《大学》、《命里玄关》线装读本(四川阆中)/图……/图360四个鼻烟壶和一个杵形小盖(四川阆中)
【羌寨石堡】
……图361依山而立的古堡石室(四川理县桃坪)/图362断桥的岸基(局部)(四川理县桃坪)/图……/图372羌寨的解救石“泰山石敢当”(四川理县桃坪)
【萤窗女织】
……图373灰砖白壁中的织布机(晋南丁村)/图374纺车(河南朱仙镇腰铺村)/图……/图389高脚针线箩(浙江慈溪天元镇)
【三晋高墙】
……图390山西襄汾的丁村村头(晋南丁村)/图391门楣“坦荡”的老院门(晋南丁村)/图……/图397禾堆旁的洞孔(晋南丁村)
【木轮远行】
……图398有靠架的独轮推车(晋南丁村)/图399庭院一角的旧板车(浙江宁海前童村)/图……/图405从废弃的船上卸下的舵轮(浙江慈溪天元镇)
【地老天荒】
……图406有残的石香炉(正面)(四川阆中)/图407放祭牌的雕架(正面)(四川阆中)/图……/图417砍砸器(晋南丁村)
//外辑//
【沈继光和他的伙伴的《物件之语》】/赵园
【开动的头脑】/沈继光、高萍
【老物件:复活平民的历史】/沈继光、高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