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字环境考古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88896
  • 作      者:
    杨瑞霞,鲁鹏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数字环境考古理论与实践》通过对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地理信息科学、环境考古等理论与方法的提炼与融合,对多年来以空间信息技术为主的数字技术发展及其在在环境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建立数字环境考古研究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体系。围绕环境考古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系统表达的流程,从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微观(遗址域)尺度,介绍在中原地区开展的系统的数字环境考古实证研究,包括自动提取航片图像考古目标物体的算法,环境考古数据库建设,河南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管理试点系统研究,区域不同时期城址演化的遥感影像图谱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中原地区采集文明到农业文明区域环境分异与文化分布的相对关系分析,古地貌的三维虚拟表达等。《数字环境考古理论与实践》涉及地学、环境学、历史考古、空间信息技术等领域,体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现代技术相互交叉融合。
展开
目录
序<br /><br />前言<br /><br />第1章&nbsp;绪论<br /><br />1.1&nbsp;数字环境考古概念的提出<br /><br />1.1.1&nbsp;数字环境考古的发展历程<br /><br />1.1.2&nbsp;数字环境考古基本含义<br /><br />1.2&nbsp;数字环境考古相关研究综述<br /><br />1.2.1&nbsp;国外数字环境考古相关研究<br /><br />1.2.2&nbsp;国内相关研究现状<br /><br />第2章&nbsp;数字环境考古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br /><br />2.1&nbsp;数字环境考古理论基础<br /><br />2.1.1&nbsp;数字环境考古的理论与方法依据<br /><br />2.1.2&nbsp;数字环境考古与相关学科的关系<br /><br />2.1.3&nbsp;数字环境考古研究体系<br /><br />2.2&nbsp;数字环境考古研究对象、内容与特点<br /><br />2.2.1&nbsp;数字环境考古研究对象<br /><br />2.2.2&nbsp;数字环境考古研究内容<br /><br />2.2.3&nbsp;数字环境考古的作用与特点<br /><br />2.3&nbsp;数字环境考古研究方法<br /><br />2.3.1&nbsp;区域研究方法<br /><br />2.3.2&nbsp;环境考古研究方法<br /><br />2.3.3&nbsp;数字环境考古研究方法<br /><br />2.4&nbsp;数字环境考古技术支撑<br /><br />2.4.1&nbsp;遥感及其相关技术<br /><br />2.4.2&nbsp;数字测量技术<br /><br />2.4.3&nbsp;空间数据库技术<br /><br />2.4.4&nbsp;地理信息系统<br /><br />2.4.5&nbsp;虚拟现实技术<br /><br />2.4.6&nbsp;数字环境考古技术体系框架与研究流程<br /><br />第3章&nbsp;中原地区环境遥感考古研究<br /><br />3.1&nbsp;研究区概况<br /><br />3.1.1&nbsp;研究区域范围界定<br /><br />3.1.2&nbsp;中原地区环境与文化特征<br /><br />3.1.3&nbsp;中原地区环境遥感考古研究重点<br /><br />3.2&nbsp;双洎河流域早期聚落选址水系特征遥感分析<br /><br />3.3&nbsp;中原地区早期城址遥感影像图谱研究<br /><br />3.3.1&nbsp;中原地区典型早期城址影像特征<br /><br />3.3.2&nbsp;中原地区早期城址演化特征影像分析<br /><br />3.4&nbsp;商丘人工沟渠遗迹遥感解译与自动提取<br /><br />3.4.1&nbsp;遗迹航空遥感解译<br /><br />3.4.2&nbsp;遗迹目标自动识别研究<br /><br />3.4.3&nbsp;野外实地踏查<br /><br />3.4.4&nbsp;有关文献记载<br /><br />3.4.5&nbsp;相关认识<br /><br />第4章&nbsp;中原地区环境考古数据库系统研究<br /><br />4.1&nbsp;环境考古地理背景数据库系统<br /><br />4.1.1&nbsp;环境考古地理背景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br /><br />4.1.2&nbsp;遥感影像数据库<br /><br />4.2&nbsp;河南文物资源数据库系统研究<br /><br />4.2.1&nbsp;河南省文物资源数据库数据分析<br /><br />4.2.2&nbsp;河南省文物资源管理试点系统开发<br /><br />4.3&nbsp;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数据库设计与实现<br /><br />4.3.1&nbsp;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采集<br /><br />4.3.2&nbsp;数据库设计<br /><br />4.3.3&nbsp;数据库编码体系设计与建立<br /><br />4.3.4&nbsp;数据库实现<br /><br />4.4&nbsp;郑韩故城聚落遗址数据库研究<br /><br />4.4.1&nbsp;郑韩故城遗址概况<br /><br />4.4.2&nbsp;郑韩故城文物考古信息特征分析<br /><br />4.4.3&nbsp;数据组织与数据库设计<br /><br />4.4.4&nbsp;外部数据库管理及查看<br /><br />第5章&nbsp;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古代聚落研究<br /><br />5.1&nbsp;中原地区早期聚落分布环境背景分析<br /><br />5.1.1&nbsp;区域聚落时空分布的地势背景<br /><br />5.1.2&nbsp;区域聚落时空分布的地貌背景<br /><br />5.1.3&nbsp;区域聚落时空分布的气候背景<br /><br />5.1.4&nbsp;区域聚落时空分布的土壤背景<br /><br />5.1.5&nbsp;区域聚落时空分布的植被背景<br /><br />5.2&nbsp;裴李岗时期聚落空间分布集聚分析<br /><br />5.2.1&nbsp;方法简介<br /><br />5.2.2&nbsp;空间集聚分析<br /><br />5.2.3&nbsp;结果分析<br /><br />5.3&nbsp;仰韶文化聚落空间模式研究<br /><br />5.3.1&nbsp;数据来源与处理<br /><br />5.3.2&nbsp;仰韶文化聚落的空间分析<br /><br />5.3.3&nbsp;总结<br /><br />5.4&nbsp;龙山文化聚落空间模式研究<br /><br />5.4.1&nbsp;数据来源与处理<br /><br />5.4.2&nbsp;龙山文化聚落的空间分析<br /><br />5.4.3&nbsp;总结<br /><br />5.5&nbsp;小结<br /><br />第6章&nbsp;区域环境考古虚拟现实研究<br /><br />6.1&nbsp;环嵩山地区环境与古文化遗址分布虚拟分析<br /><br />6.1.1&nbsp;研究背景<br /><br />6.1.2&nbsp;方法实现<br /><br />6.1.3&nbsp;结果分析<br /><br />6.2&nbsp;潆须河流域环境与古代城址分布虚拟分析<br /><br />6.2.1&nbsp;研究区概况<br /><br />6.2.2&nbsp;研究目的<br /><br />6.2.3&nbsp;研究结果<br /><br />6.3&nbsp;具茨山古代岩刻符号赋存环境三维虚拟<br /><br />6.3.1&nbsp;研究背景<br /><br />6.3.2&nbsp;三维虚拟实现<br /><br />6.3.3&nbsp;结果分析<br /><br />6.4&nbsp;关帝庙遗址商代地表恢复<br /><br />6.4.1&nbsp;研究背景<br /><br />6.4.2&nbsp;方法简介<br /><br />6.4.3&nbsp;结果分析<br /><br />6.5&nbsp;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系统古街区三维模型构建<br /><br />6.5.1&nbsp;研究背最<br /><br />6.5.2&nbsp;方法与成果<br /><br />6.5.3&nbsp;讨论<br /><br />参考文献<br /><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