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103372
  • 作      者:
    姜鹏著
  • 出 版 社 :
    西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看点:
  1. 作者首次从汉献帝这一大家不太重视的角度来重新解读三国历史。
  2. 对一些重要人物及事件的重新分析,如曹操、刘备,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
  3. 作者通过本书,尝试就以下问题给一些新的答案:
  (1)曹操与汉献帝的关系果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吗?
  (2)孙坚出身不过一介胥吏,后来孙氏家族三分天下有其一,是谁给的机会呢?
  (3)官渡之战,盟友刘表因何坐视不理?曹操以弱胜强的原因在哪里吗?
  (4)赤壁一战,究竟是谁和谁之间的战争?
  (5)汉献帝为何同意和平转让皇权给曹丕,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4. 阅读本书也是作者和读者探讨 “成王败寇”的历史观,以及人生价值取向和“成功学”等的过程,可以丰富读者对历史、对人生的看法。

展开
作者简介

  姜鹏(1978—  ),男,汉族,浙江宁海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百家讲坛》主讲人。
  主要经历:
  2000年—2006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师从史学泰斗朱维铮教授;
  2006年7月,完成历史学博士研究生学业,同年11月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2006年至今,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研究领域:
  思想文化史、中国传统史学、《资治通鉴》研究。
  2012年在《百家讲坛》主讲大型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通过《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三部史书对读的方法,解析历史人物,开《百家讲坛》之先河。被公认为《百家讲坛》新生代最具代表性的主讲人之一,也是《百家讲坛》目前为止最年轻的主讲人。

展开
内容介绍

  《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是一部关于东汉末年三国历史的通俗读物。
  《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主要围绕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的一生,讲述了其与董卓、李傕(què)、郭汜(fàn)、曹操、曹丕等人物在三国历史上关键历史阶段及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提出了“汉献帝不仅不是一个庸懦、无能的傀儡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对那个时代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愿意牺牲自己换取天下太平的伟大君主”的观点,跳出“成王败寇”的庸俗历史观,使读者充分领略到另一种研究历史的框架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展开
精彩书评

 

展开
精彩书摘

  四、汉献帝的历史贡献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大家非常熟悉,代表了一种朴素的循环历史观。《三国演义》开篇为什么说这么一句话?意味着这位作者认为,汉献帝退位之后,曹丕、刘备、孙权前后称帝,整个国家分裂了。这个说法代表着很多人的观点。这个说法有问题吗?原来一个皇帝变成三个皇帝,原来一个国家变成三个独立小王国,国家可不是被分裂了吗?
  我的观点是,这个说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表面上看,一个政权瓦解成三个政权,国家的确分裂了。但大家仔细回顾一下东汉晚期的历史,这三个政权是怎样形成的?公元190年,董卓把朝廷迁到长安,使得东部、南部广大地区处于没有中央政府约束的状态下。当时割据地方、各树一帜的军阀有多少?袁绍在河北,袁术在江淮,刘表在荆州,刘璋在四川,公孙瓒在东北,曹操在山东、河南一带。这还都是大个的,还有些实力不强、维持得不久的小军阀,比如吕布、陶谦之类,还有屯驻在西北的董卓旧部,还有最初保护汉献帝东归、之后又叛变的各路将领。不仅大小割据势力几十个,整个国家一盘散沙,各自为政,不听号令。等到汉献帝退位,魏、蜀、吴三个政权前后成立的时候,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绝大多数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北方、西南和东南虽然各有一个政权,但其实是各自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从原来的几十个山头变成了三个山头。这到底是分的过程还是合的过程?表面看上去是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合的过程。三国的出现是最后走向全国统一的预备阶段,相对于东汉晚期的四分五裂,这是一个进步。所以我说,认为三国代表了“天下之势,合久必分”,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这段从混乱走向统一的历史中,谁有责,谁有功,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大家看到汉献帝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但东汉末年的大混乱,该由汉献帝负责吗?东汉政治早在汉献帝父亲汉灵帝当政的时代就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黄巾大起义也是在汉灵帝时代爆发。汉灵帝去世后政局大乱,汉献帝在极度混乱的情况下被董卓拥立为帝,年仅九岁。所以东汉晚期的动荡、混乱,不该由汉献帝负责。《后汉书》评论东汉末年的形势,说道:“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意思就是说汉德衰败很久了,这个王朝注定是要灭亡的,根本不必责备山阳公,也就是汉献帝。这位史臣同时又叹息道:“献生不辰。”汉献帝生不逢时,如果汉献帝出生在一个太平盛世,以他的聪明智慧和宽厚仁爱,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守成之君。《后汉书》对汉献帝的这些评价,总体上讲是客观的,但我认为还是偏于保守。我的观点是,汉献帝在这段历史中并不是随波逐流,无所作为。他不仅不应该为东汉的灭亡负责,而且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东汉王朝的寿命,得到了延长。汉献帝九岁登基,四十岁退位,在手里根本没什么牌可打的情况下苦撑了三十二年,这三十二年不容易。如果不是摊上这么一位聪明睿智、能刚能柔的好皇帝,东汉灭亡的时间肯定提前。
  这些只是从一家一姓的王朝命运来考虑汉献帝的贡献,只是小德。我们更应该看到汉献帝有大德。在从混乱走向局部统一的过程中,谁有功劳?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武故事》)这里“国家”这个词可以理解为指代汉献帝。曹操说如果汉献帝离开他,这个国家里就不知道有几个人称王称帝了,言下之意就是没有他的保驾护航,汉献帝的皇位早就不保了。这话讲得倒也不错。论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所做的贡献,曹操功劳第一。但曹操不应该忘了,如果没有汉献帝的威望在背后支撑他,早年的几场硬仗不见得啃得下来,比如我们着重分析过的官渡之战。如果没有汉献帝的支持,之后的曹操也不可能做得那么大。汉献帝和曹操的关系,不是谁单方面成就谁的关系,而是相互成就的关系。汉献帝对国家统一的贡献不应该被抹杀,如果不是他带着朝廷班底,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中原立都,后面的历史可能都得改写,曹操也就根本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
  再谈另外两支重要力量。关于江东孙氏集团,我认为是功过参半。早年在孙策领导下,奉汉献帝为正统,为南方的局部统一做出了贡献,这是功。而孙策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有机会为国家统一做贡献,正应该归功于汉献帝重新回到中原立都。孙策去世后,继任领导人孙权野心逐渐膨胀,有争霸天下的欲望,赤壁之战阻碍了国家统一的步伐,这是过。
  至于说刘备集团,我看没有太大贡献。大家容易被诸葛亮等人的故事感动,对这个集团产生同情。但我们谈历史,还是要用事实说话。刘备入川的时候,当地人口大约在八十万左右。刘备死后,诸葛亮连年北伐,国疲民贫。蜀汉政权最终灭亡的时候,人口也就在九十万左右。几十年时间,人口只增长十万,其中肯定还包括各类统计失误。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人口增长的停滞也就意味着经济的停滞。刘备集团治蜀,根本没为川民带来实惠。
  通过这样的分析,这个历史阶段中,谁有功谁有过,一目了然。对于汉献帝的整体评价,我想可以给四个字:“不负苍生”,不仅一辈子没做过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最终还牺牲了自己,保住了局部统一的成果。大家不要小看这四个字,中国历史上将近四百位皇帝,够得上这四个字评价的还真不多。有很多丰功伟业的皇帝,不敢说自己一辈子没亏待过百姓。
  我们太习惯于用成败来衡量历史人物的价值,所谓“成王败寇”也是这种历史观的体现。所以像汉献帝这样个人政治生涯的失败者,就很少被人们正视过,以至于他为历史所做的贡献也被埋没了。这是不应该的,汉献帝不负苍生,后世苍生却在追慕英雄、崇拜成功者的过程中负了他。使得他一直被贴着庸懦无能的傀儡标签。只有仔细梳理这段历史,我们才会发现,原来他才是真正愿意牺牲自己来成全百姓的人,对于这样的失败者,我们应该给予掌声。
  ……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被遗忘的角落
一、献帝仁智济灾民    
二、谁打赢了官渡之战   
三、汉献帝为何禅让    
四、“三国”从何说起   

第二讲
谁为东汉灭亡负责
一、青蛇与白蛇      
二、汉灵帝卖官      
三、继位风波       
四、两颗政治毒瘤     

第三讲
失而复得的皇位
一、风云再起       
二、逃出宫墙       
三、董卓入京       
四、献帝即位       

第四讲
西迁长安
一、关东反董卓联盟    
二、迁都长安       
三、迁都的影响      
四、汉献帝的应对策略   

第五讲
后董卓时代
一、董卓之死       
二、王允的失败      
三、汉献帝的看法     
四、汉献帝的艰难成长   

第六讲
漫漫东归路
一、结束混乱的关键    
二、矢志东归       
三、汉献帝的性格     
四、一路艰辛向旧京    

第七讲
王者归来
一、建安时代的到来    
二、曹操初遇汉献帝    
三、“代汉者当塗高”   
四、袁术出局       

第八讲
官渡因何而战
一、盟主袁绍       
二、对官渡之战的一般看法 
三、汉献帝与袁绍     
四、官渡之战的本质    

第九讲
谁打赢了官渡之战
一、袁绍贻误战机     
二、袁绍的“紧箍咒”   
三、曹操制胜的关键    
四、荀彧为谁忙      

第十讲
骑墙派的终结
一、骑墙派的代表     
二、刘表能力观察     
三、虚伪的中立      
四、刘表的两大难题    

第十一讲
孙氏霸业解读
一、乃心王室       
二、跨越式发展      
三、与许昌的往来     
四、走向代汉       

第十二讲
孔融之死的背后
一、焚信事件       
二、杨彪案        
三、孔融之死       
四、权势转移       

第十三讲
汉献帝支持谁
一、艰难的维持      
二、“皇叔”传说     
三、刘备的真面目     
四、汉献帝的态度     

第十四讲
两个聪明人
一、“董承案”真相    
二、塑造曹操       
三、汉献帝的权衡     
四、曹操的自我定位    

第十五讲
汉献帝的生活
一、政治婚姻       
二、垂拱而治       
三、天性好学       
四、汉史与汉政      

第十六讲
危机重重
一、世间已无曹孟德  
二、曹丕的谋划    
三、解决危机的方案  
四、汉献帝的考量   

第十七讲
不以成败论英雄
一、受禅台      
二、走下圣坛的汉献帝 
三、川蜀插曲     
四、汉献帝的历史贡献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