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341096
  • 作      者:
    郭德钦著
  • 出 版 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德钦(1971-),河南虞城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理事。201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研究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曾经担任《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社编辑,常务理事。先后在《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导刊》、《红旗文稿》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参译著作《旧中国的洋人》一部,参编著作《秩序与问题》一部等。先后主持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等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相对于中国的具体语境来说,它又具有一般性、外源性和深奥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大众化是其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采取通俗的语言和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马克思主义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大众实践的需求与时俱进地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并内化为其价值取向,从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其实现层次表现为文本的通俗化、方法的大众化、价值内化和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延安时期,由于多方面的重视和努力,加之知识分子本身就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在对国共两党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和态度的比较中,广大进步知识分子认同了共产党及其马克思主义信仰,于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史学、文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和新闻出版教育等领域都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和稳定的,且具有一定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的知识分子群体,由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一时期得以大发展大繁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得以非常成功地推进。这些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当代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借鉴,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用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来整合和引导观念上层建筑建设,进一步夯实人民群众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紧迫性。这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全国抗战的需要,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干部的需要,是加强边区执政建设的需要,是推动新启蒙运动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批判教条主义危害的需要。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很多相对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陕甘宁边区根据地此时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下,并因而形成了较为和谐的社会氛围;教育宣传环境的相对改善,也为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较好的依托。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节 相关研究对象界定
一、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界定
二、延安时期界定
三、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界定
四、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第二节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代表人物分析
一、代表人物背景分析

第二章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条件
第一节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一、指导全国抗战的需要
二、武装干部队伍的需要
三、加强边区建设的需要
四、推动新启蒙运动和文化建设的需要
五、批判教条主义的需要
第二节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利条件
一、外部环境相对稳定
二、教育宣传环境相对改善

第三章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
一、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是当务之急
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干部是重中之重
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是力量源泉
四、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活动
一、宣传活动的原则
二、宣传活动的方法
三、宣传活动的特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活动

第四章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一、哲学大众化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二、哲学大众化评价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众化
一、政治经济学大众化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二、政治经济学大众化的特点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必要性
二、灌输革命理论
三、培养政治意识
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评价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大众化
一、史学大众化代表人物及其成果
二、史学大众化评价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大众化
一、文艺大众化的提出
二、文艺大众化的必要性
三、文艺大众化的成就
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实现的特点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成就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

第五章 延安时期各场域间知识分子在互动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一节 从全国视角看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
第二节 边区外知识分子背景分析
第三节 各场域间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动实践
一、文学艺术大众化方面的互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大众化方面的互动
三、新闻出版领域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动
四、与外国籍知识分子力量的互动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四节 各场域间知识分子在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在与反动文化逆流和奴化教育的斗争中彰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
二、在与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潮的斗争中彰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
三、在“学术中国化”思潮的论战中彰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
四、在关于《中国之命运》的论战中彰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
第五节 大后方桂林地区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桂林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背景
二、桂林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开展

第六章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成就
第一节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形成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第三节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俗化
二、推动毛泽东思想大众化
第四节 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
一、促进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促进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节 为新中国确立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奠定基础

第七章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砺炼主体素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保证
一、坚定信仰,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正确方向
二、潜心钻研,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水平
三、普及文化,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效果
第二节 知识分子群体与党的领袖群体形成合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
一、政治上尊重和关怀加速知识分子向马克思主义转化
二、知识分子群体与党的领袖群体合力推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三节 在实践中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
一、注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阵地建设
二、注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建设
三、注重结合实际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整风的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助推器
一、促进知识分子角色转换
二、知识分子实现“改造者被改造”
三、知识分子由“自发”转向“自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五节 重视与各场域间知识分子力量的互动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使共产党在国內外赢得了新闻战线上“封锁与反封锁”的胜利
二、在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更大范围內实现
三、促进全国性的抗日救亡活动和中国革命的发展
第六节 在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首要的是有中国共产党正确而又巧妙的领导
二、牢牢掌握复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三、中国共产党引导抗战文化朝着无产阶级新文化方向发展

第八章 当代知识分子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第一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挑战及其应对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二、实践领域的挑战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建设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阵地建设
第三节 当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真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真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真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节 当代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一、主旋律文化遭受着严峻挑战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第五节 加强基层组织和文化团体建设,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