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52509
  • 作      者:
    王崇锋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崇锋,男,青岛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骨干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组织经济和创新网络。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省级教学科研奖励7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生态城市产业集聚问题研究》、《中国高新区战略转型研究》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人才是国家社稷发展之本,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擎。《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在清晰定位、描述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相关问题的基础上,从不同视角阐释了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的系统协同演化过程,并借鉴国内外案例经验对其进行了剖析。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解决人才资源的培育不足和配置不均问题,有助于促进人才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人才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政府对人才和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对于东部地区,由于大部分城市已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才储备,因此东部各城市要充分利用其已有知识存量对创新的促进作用,积极推动创新的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对已有知识和人才的保护和重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和“人才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知识主体能够更好地发挥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次,推进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虚拟创新体系”的建立,充分重视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与科研院所等的合作,形成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积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保证创新的质量。再次,还要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的聚集效应,加快实现以有效保护创新要素与创新资源为目标的聚集,并最终通过产业聚集来加以强化,通过产业聚集为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提高创新产出。此外,东部各城市在大力提高创新能力时,要充分结合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研发,注重研发成果与已有研究成果的有效融合,形成科学的区域城市创新体系,进而实现集成创新。
  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由于城市区域创新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对创新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及资金保障,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创新系统。在城市创新系统中,政府应充分协调各方利益主体的目标,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社会资源,培育良好的创新氛围与环境,尝试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实现创新的整体发展,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首先,政府应该创造一个促进技术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优惠政策、优越环境、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其次,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快风险融、投资业的发展,依靠银行借贷和多元化风险投资及证券市场,通过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加快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制定高科技企业优先上市的策略,以此保证科技企业的顺利成长。除此之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充分发挥其创新主体作用,利用技术交易市场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增加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科研成果产出。特别针对西部城市而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实现创新主体的结构转型,进而推动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力由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努力实现从以模仿创新为主到以原始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同时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城市文化体系,营造整个社会的创新环境,特别是应该发挥创新文化的积极作用,吸引中东部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进驻,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有效实现及承接东部地区的资金与产业转移,实现城市创新系统的捷径化发展,提高城市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在发展城市创新能力、构建城市创新系统的过程中,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和中介机构四个主体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构建创新系统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第一服务主体的作用,从宏观角度协调各个利益主体、调动社会资源,提出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要求,实现创新系统的协调良性发展。高校及科研院所是创新系统的核心,它为构建城市创新系统提供了动力要素及创新来源。企业是创新系统的主体,是保证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它把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转化为能给社会带来具体经济利益的创新收益,而创新收益会激励高校等科研组织开展新一轮的创新活动,因此必须重视企业这一基本经济主体的基础性作用。中介机构是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增强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重要助推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因此,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构建城市创新系统,必须充分协调创新系统的四个主体,努力避免由于一方的滞后所导致的“木桶效应”。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和中介机构四个主体的积极作用,实现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才聚集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研究
第一节 人才聚集研究综述
一、人才聚集内涵
二、人才聚集动因
三、人才聚集效应
第二节 人才聚集、知识溢出与创新效率研究
一、人才聚集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
二、人才聚集与知识溢出的关系研究
三、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 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一、我国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研究
二、基于生存分析法的城市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研究
三、基于专利价值的部门间联合研发效果研究

第二章 人才聚集对高新区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作用研究
第一节 我国高新区发展历程
一、我国高新区发展历史
二、我国高新区发展现状
三、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第二节 高新区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耦合效应研究
一、高新区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二、高新区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
三、高新区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模型构建
四、高新区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程度分析
五、高新区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化模型建立
六、促进高新区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第三节 基于高新区智力资本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大高新区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提高高新区企业的创新资本
三、增强高新区内外的关系资本

第三章 人才聚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
第一节 人才视角下中国新兴产业发展历程及研究
一、人才聚集与产业发展互动机制
二、主导产业、先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产业发展视角下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四、次贷危机视角下产业发展的契机
第二节 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
一、前期准备阶段相关政策
二、全面启动阶段相关政策
三、发展阶段相关政策
第三节 人才、创新与产业发展作用机理研究
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产业集群创新理论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区域创新的关系
第四节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优化
一、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二、软件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三、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四、云计算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五、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六、电子商务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七、人才聚集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议

第四章 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关系研究
第五章 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研究
第六章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调配机制研究
第七章 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模型构建与机制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