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1.1.5 比较优势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期,小岛清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其被称为边际产业扩张论。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了海外投资产生的原因,并从国际分工、宏观经济等领域着手研究。
1.1.5.1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海外投资应该从投资国的比较劣势产业部门或者边际产业部门开始。同时,比较劣势产业部门或者边际产业部门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假如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那么东道国优势很难被利用。
1.对外投资的产业
研究发现,日本的海外投资以比较成本为依据,以工业零部件、矿产资源开发、服装品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则是逆比较成本的,以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美国的海外投资致使美国经济产生空心化趋势,原因是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过早地转移到国外。
2.对外投资的主体
日本根据国际分工原则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定了日本对外投资的承担者以中小企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那些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正是美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由于产品创新和直接投资周期仅限于寡占的工业部门,导致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由垄断性大跨国公司所控制。
3.投资国与东道国在投资产业上的技术差距
研究发现,日本的海外投资是从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与此不同的是,美国的海外投资企业拥有垄断优势,因此产生投资国与东道国在投资产业技术上的巨大差距。
4.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形式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采取合资经营的股权参与方式和诸如产品分享等在内的非股权参与方式;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方式中,大多采用建立全资子公司的形式。因此,按照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东道国乐于接受外来投资,因为由中小企业转移到国外东道国的技术更适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为东道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东道国的劳动力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因而有利于东道国建立新的出口工业基地。与此同时,投资国可以集中发展那些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直接投资的输出入国的产业结构均更趋合理,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1.5.2 比较优势理论的推论
根据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外投资应能同时促进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小岛清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考虑,把对外直接投资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然资源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市场导向型、交叉投资型。
1.1.5.3 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1.理论贡献
(1)比较优势理论从投资国的角度来研究海外投资原因,避免了只注重微观而忽视宏观的缺陷,从而解释了海外投资的国家动机,具有开创性和独到之处。
(2)比较优势理论主要用比较成本原理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分析海外投资活动,从而对海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做了将二者有机结合的统一的解释,避免垄断优势理论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局限性。
2.理论的局限性
(1)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以投资国而不是以企业为主体,假定所有海外投资的企业之间的动机是一致的,即都是投资国的动机。但是,这样的假定不够严谨,不能说明处于复杂国际环境之下的企业海外投资的行为。
(2)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海外投资和国际分工导向均是单向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海外投资都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进行,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贸易导向型海外投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