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行政证据制度建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64367
  • 作      者:
    姬亚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今法学界在探讨证据时,往往都是把证据与诉讼联系在一起,在诉讼语境中讨论证据。行政证据制度的研究备受冷落,不能回应行政执法实践中产生的大量问题,行政证据制度基本阙如,与我国依法行政的进程极不相符,因此,亟待法学界对行政证据制度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为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贡献绵薄之力。本书旨在填补理论界的这一不足,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经济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姬亚平,男,1968年出生,陕西米脂人,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法学博士。陕西秦中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比较行政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陕西省政法委员会咨询专家,陕西省公安厅等单位法律顾问,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安市行政诉讼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独著、主编专著和教材十八部。
展开
内容介绍
  行政证据的基础理论和具体制度是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基础理论是研究行政证据规范的前提和突破口,只有厘清行政证据的理论,才能确立行政证据的具体制度;而具体制度的研究则是以基础理论的应用为目的,是在基础理论上将行政证据制度法律化。为此,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行政证据的基础理论,二是行政证据制度的建构。并提出以下观点:首先,针对法学界关于证据基础理论的争论,主张认识论与价值论并非水火不容的关系,应当以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为指南,将二者融为一体。其次,应当构建符合行政活动规律的行政证据制度。最后,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以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反推行政证据规则的倾向,这种思路违背了行政程序与诉讼程序的基本逻辑关系,不利于行政主体执法目标之实现。
展开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行政证据制度的研究状况述评
第三节本项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基于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对行政证据制度理论
基础之整合
第一节关于证据制度理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第二节行政证明制度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行政证明的普通认识属性
第四节行政证明的模式选择
第五节行政证明标准的相对性
第六节作为行政证明特有理论基础的法律价值论
第三章以行政行为的分类为基础对行政证据举证责任
规则之类型化
第一节举证责任要义辨析
第二节行政立法行为中举证责任的不存在
第三节行政机关承担依职权行政执法行为
举证责任
第四节依申请行政行为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为
“谁主张,谁举证”
第五节行政争议裁决行为的举证责任主体为
裁决申请人
第六节民事争议裁决行为的当事人须负举证责任
第四章以影响因素为依据对行政证据证明
标准之多元化
第一节行政证据证明标准对于行政行为的
理性规制
第二节行政证据证明标准和诉讼证据证明
标准的关系定位
第三节影响行政证据证明标准的因素剖析
第四节影响因素的组合模式
第五节构建多元化的行政证据证明标准
第五章以折中理念为导向对行政证据审查认定
方法之系统化
第一节行政证据审查认定模式的折中理念
第二节行政证据质证与审查的两种模式
第三节行政证据资格的审查认定
第四节确立非法行政证据排除范围
第五节行政证据证明力的冲突与选择
第六节行政事实的认定路径
第六章电子政务的兴起与行政电子证据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电子政务催生了行政电子证据
第二节电子证据的特性
第三节行政电子证据对于行政执法方式的创新
第四节行政电子证据的适用规则探微
第五节行政电子证据的立法构想
第七章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关系之重构
第一节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的同一性
第二节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的差异性
第三节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关系之反正
第八章基本结论
第一节我国行政证据试验性立法与评析
第二节行政证据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本项研究的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