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和完整地阐述了从国土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到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与服务、保障与治理、标准与规范等体系,以及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等各个方面。书中很多思想、方法、措施、案例都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完善。本书既总结了数字国土的实践经验,又为“智慧国土”建设探索了前进方向;既是一部凝聚了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与经验的工具书,又是一部汇集了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及信息技术应用的学术著作。
国内关于国土资源信息化领域的书籍尚不多见,本书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本书的出版能够推动智慧国土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对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有所裨益。
第一章 “智慧国土”概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走过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信息化浪潮已席卷了各行各业。新时期下,我国要实现社会的全面深化改革,信息化的深化应用将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该“新四化”提法较之以往的“四个现代化”等建设目标,首次强调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这标志着我党高度认识到了“信息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总体工作上的地位,重视发挥“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明确举全党之力将“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而“信息化”也必将由此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信息化的重要性越加突出,信息化机制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对网络安全、信息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判断、决策和部署,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求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推进的决心。信息化推动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常态。
随着“信息化”作为“新四化”之一的崛起,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强劲而深刻地引领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智慧化已成为下一阶段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智慧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借助信息技术使我们智慧化,是利用信息系统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以缩短我们寻找信息的时间,使我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利用资源,如何进行更加有前瞻性的决策。这种前瞻性就是智慧化的体现。信息化使智慧化具备了基础,而智慧化又给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和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关键,其对于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利用结构,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力推动国土资源信息化,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和提供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国乃至全球智慧化的大背景下,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土”的发展战略,以实现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高效国土管理方式。所谓“智慧国土”,是指依托“一张图”、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促进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全程监管能力,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对外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推进首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国土资源改革,规范和创新管理,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迫切需要,是贯彻国土资源部“智慧国土”建设规划,以及市委、市政府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智慧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国土”作为“智慧北京”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对于提升首都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至关重要。北京市2012年发布的《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给北京勾勒出了一幅“智慧图景”。《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截至2015年,北京要实现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全面跃升。
近年来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迅速提高。在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始终围绕首都经济发展大局,坚决贯彻局党组“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指示要求,坚持“五统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平台开发、统一数据管理和统一网络环境),以“一张图”“金土工程”为基础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建成了集地政管理、矿政管理、地质环境管理、综合事务管理和门户网站五位于一体,具有信息聚集、动态监测、辅助决策、在线指挥等功能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了从“数字国土”向“智慧国土”的跨越,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创新驱动、具有强烈首都特点的建设发展道路,走在了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前列。
第一节 “智慧城市”蓝图
在蓬勃的信息技术发展浪潮下,我国应紧跟世界信息化的步伐,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深深地融入到社会建设中,利用信息化实现智慧化,共图“智慧城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能整合的信息化应用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环境。
一、“智慧城市”的兴起
“智慧城市”脱胎于“智慧地球”战略,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在家居、生产、信息管理、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智慧环境,进而形成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国土资源管理的智慧化源起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
“智慧城市”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加州旧金山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该会以“智慧城市(smart cities),快速系统(fast systems),全球网络(global networks)”为主题,探寻了城市通过信息技术聚合“智慧”,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竞争力的成功经验。会后正式出版的文集The Techno Polis Phenomenon:Smart Cities,Fast Systems,Global Networks是关于智慧城市研究的最早记录。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对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绝对控制力。城市各个方面的主要设施正在被定位,城市的物理设施都可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进行智慧分析、感知、集合,使城市变得更加聪明。因此,IBM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是有意识地、主动地驾驭城市化这一趋势,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从而使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之系统”,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的成长。
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发展战略,美国政府做出了积极回应。“智慧地球”提出以更智慧的方法,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的交互方式,提高实时信息处理能力及感应与响应速度,增强业务弹性和连续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而IBM“智慧城市”的行动正成为IBM“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的现实举措。翌年9月,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地球”城市——通过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武装”的迪比克市将完全数字化,并将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因此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做出响应,服务于市民的需求。于是,“智慧城市”这个口号如银瓶乍破一般,在世界各国掀起了滚滚浪潮。
放眼全球,欧盟目前正抓紧制定“2020战略”。阿姆斯特丹在2000年就启动了智能城市建设,2007年成立了智能工作中心。日本在Future Design Center中提出了Smart City计划。韩国U-City(Ubiquitous City)计划是U-Korea(Ubiquitous Korea)的一部分,其国内已有超过10个城市参与了此项计划。新加坡提出了“智慧国2015计划”,将ICT技术应用到各行业、各领域。从上述各国可见,发达国家正全力进行的战略布局都是与“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密切相关。“智慧化”程度已逐渐成为衡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表征性指标。
二、我国的“智慧城市”浪潮
从2005年开始,我国学者开始借鉴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经验。2009年,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北京科技界大会上对“智慧地球”“物联网”等进行了诠释和目标展望,标志着“智慧城市”引起了我国国家层面的重视。从2010年开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进入了研究者视野。2010年,《中国城市(镇)建设行动纲要(建议案)》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制定完成,提出了“未来5年发展100个智慧城市(镇)、200个智慧城区示范区的建设构想”。2011年,上海浦东新区和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先后制定出了“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和“中国智慧城市(镇)科学评价指标体系”。
从全国范围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已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苏州、宁波、佛山、合肥、东莞等十余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后三年,银行和投资机构或将提供超过4400亿元支持智慧城市建设。而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总投资估计也将达到5000亿元。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已有4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已经初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2014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会从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经济、智慧人群、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全国各大城市的智慧化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无锡、上海分列第一和第二,北京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为全国第三。无锡的智慧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提高互联网宽带的接入比例、健全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广城市云平台应用、提高一体化民生服务能力和政府数据开放服务水平等方面。上海市则以三年为周期定期制定了上海市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并重点着眼于普惠化的智慧生活、高端化的智慧经济、精细化的智慧城管、一体化的智慧政务和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标五大方面的建设。
三、“智慧北京”行动纲要
在蓬勃的信息化浪潮中,北京正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化发展机遇,提出建设“智慧北京”的目标,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能整合的信息化应用和创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2012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京政发〔2012〕7号)(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指出,要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任务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以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为着力点,全力建设人人享有信息化成果的智慧城市,以普及城市运行、市民生活、企业运营和政府服务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为突破点,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北京加快迈向信息社会。
“智慧北京”是首都信息化发展的新形态,是未来十年北京市信息化发展的主题。“智慧北京”的基本特征是宽带泛在的基础设施、智能融合的信息应用和创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智慧北京”的发展目标可以归纳为:实现一个基础提升和四类主体的智慧应用普及,信息化整体发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个基础提升”是指建成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信息基础设施。“四类主体的智慧应用普及”分别是:在城市运行方面,基本建成人口精确管理、交通智能监管、资源科学调配、安全切实保障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在市民生活方面,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伴随市民一生的集成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数字生活环境;在企业运营方面,基本普及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引领企业创新变革的新型企业运营模式;在政府服务方面,全面构建以市民为中心、高效运行的政府整合服务体系,如图1-1所示。
图1-1 “智慧北京”建设蓝图
为了实现“智慧北京”规划目标,《纲要》提出了八大行动计划,简称“4+4计划”,即城市智能运行、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和政府整合服务4项智慧应用行动计划,以及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共用平台、产业与应用对接、创新发展环境4项智慧支撑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八大行动计划,组织全市政府和社会的资源,全面推进应用、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智慧提升,实现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跃升。
此外,为了落实《纲要》的各项任务,建立“智慧北京”的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市政府同时还印发了《智慧北京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和关键指标责任表》,明确了各项重点任务、关键指标和责任单位。
“智慧北京”凸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时代要求。
(1) 特别强调突出了自上而下的统筹规划和项目安排。时任副市长苟仲文要求顶层设计要着重解决“下面什么都有、上面什么都看不到”的问题,要突出决策指挥和公共服务,突出跨部门的重点领域的设计。为此,北京市成立了人口服务管理、交通服务管理、资源环境管理、城市安全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服务管理、市场监管服务、党政机关科学管理8个领域级顶层设计组,市国土局属于资源环境组。
(2) 特别强调了信息资源的跨部门共享和开发利用。各部门要加快部门内部信息资源的融合集成,不仅要在部门内部实现共享利用,还要向其他委办局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数据产品;市级将加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做好各部门的基础数据保障工作。
(3) 特别强调了基础平台和基础设施的统筹利用。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优先使用市级平台和设施,一是门户渠道层,主要对公众及公务员提供服务,包括首都之窗和公务员门户平台;二是专题支撑层,为特定需求提供专题的共性支撑服务,包括市民卡应用支撑平台、公共服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及移动电子政务平台;三是共享协同层,提供信息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服务,包括城市空间实体可视化平台、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四是基础支撑层,主要为全市提供统一的云计算集约化服务。
(4) 对于市级基础平台无法满足部门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可以自行建设。但要求部门统筹,尤其对于垂直管理机构,市级部门要加强在垂直统一系统建设、数据资源、软硬件设施、网络等方面的统筹。
……
第一章 “智慧国土”概述 1
第一节 “智慧城市”蓝图 2
第二节 “智慧国土”发展战略 5
第三节 北京“智慧国土”发展历程 12
第二章 北京“智慧国土”顶层设计 16
第一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17
第二节 北京市“金土工程” 20
第三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化行动纲要(2009—2012) 26
第四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36
第五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安全发展规划(2011—2015) 46
第六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物联网应用发展规划(2011—2015) 54
第七节 北京市“智慧国土”顶层设计 60
第三章 北京“智慧国土”的应用 与服务系统建设 70
第一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总体架构 70
第二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一张图” 76
第三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应用系统 83
第四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 97
第五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移动政务本建设 111
第六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网站群 116
第七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云基础支撑系统 124
第四章 北京“智慧国土”的保障与治理体系建设 132
第一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 132
第二节 三级模式下信息化运维体系研究 135
第三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安全体系研究 146
第四节 国土资源行政审批“E审批”模式研究 158
第五节 国土资源数据直报模式探索 179
第五章 北京“智慧国土”的标准化建设 188
第一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 188
第二节 北京市土地信息数据元标准化体系建设 198
第三节 北京市土地利用与土地权属数据元建设 211
第四节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项目管理规范研究 220
第五节 海淀分局历史档案数据整理规范研究 236
第六章 北京“智慧国土”新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254
第一节 基于视频技术的基本农田监控体系研究 254
第二节 基于3S技术的批后监管体系研究 271
第三节 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实践 278
第四节 国土资源宏观决策需求分析及指标体系研究 288
第五节 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国土资源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303
第六节 地热及浅层地温资源智能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323
第七节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土地权属管理模式探索 335
附录 346
附录1 获奖情况 346
附录2 历年大事记选编 349
附录3 管理制度与办法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