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公共事件符号、对话与社会认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64402
  • 作      者:
    李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网络公共事件更多是-个符号事件和话语事件,里面充满了符号意义的对抗、协商和共享,也充满了符号主体之间权力和利益争夺,主体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也在此过程中得以重新建构。这体现在命名中的看与被看、看自己和看他人;体现在修辞中身份的确定、意图的维护和策略的采取;体现在叙事中不同叙事层次间的对话、叙事客体转移和行动元的推动;也体现在主体自我内部、自我与他者以及主体与意识形态的对话之中。可以说,网络公共事件是关于人与人的事件,核心是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主体本身不是物体,不可能作为无声的物来进行研究,对它的认识只能是对话性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网络公共事件:符号、对话与社会认同》: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事件”(event)是一种实际发生的“自在之物”,它展现在现实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虽然人类的认识能力很难把握,但是通过对表象的把握能实现部分的掌握,对事件的符号化处理就是对其进行把握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故事和文本是对其进行符号操作的结果。在网络公共事件中,广大的媒体、网民、受众等是不在场的,是远离事件本身的,他们感受到的事件是一种已经过符号化的“故事”和“文本”。不同的主体在符号操作中的地位是明显不同的,而且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一般来讲,距离事件越近,可信度越强;与事件利益越不相关,可信度越高;形象越权威,可信度越高。几乎在所有情况下,我们对事件/事实的信任,往往是基于对符号能指的信任,而不是所指,因为能指所指涉的客体已经变成了过去,是隐而不彰的,我们只有相信相关的人、机构、组织等主体的叙述;这跟法律中程序正义优先于实质正义的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客体事实的层面只是作为一个参照,就像上帝一样,虽然摸不着,却无处不在;更多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主体的符号操作行为、意图及其符号文本上。具体到网络公共事件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符号文本。
  其一,当事人的行为符号和文本。这是距离客体事实最近的陈述,具有较大的可信度,但是由于当事人在事件中是利益攸关者,因此其符号策略就具有自利动机。换一个较为客观的角度看,当事人在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符号操作如何导致他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者损害自己的利益?由此可以检视当事人是如何为自己赋权或者建构正当性的。由于互联网的使用,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当事人能够直接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文本,描述自己的有关行为,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其二,传媒报道的文本。传媒自称是“客观报道”,其文本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在网络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发挥的威力最大,但是中国的媒介体制导致媒体与官方处于纠缠不清的关系中。此外,新闻报道也充满意识形态问题。因此,首先,应该分析新闻报道在网络公共事件中发挥威力的符号机制;其次,应该分析传媒的意识形态策略,尤其在这个社会转型期,需要深入透视其秉持的对国家社会担当责任的意识形态立场;再次,传媒作为一种“中介”,往往成为各个主体争夺的场域,从传媒上各个主体的符号展示(show),我们能够获得当事人的文本符号和行为符号。
  其三,官方行为符号和文本。“官方”有时可能会成为事件的当事方,此时的官方应该被放入上述“当事方”来看待;此类事件中的官方,我们可以将其界定为一个为了维护制度的健康运行而对相关事件进行干预的虚拟主体或者隐含主体,这就包括处理事件的“上级”、揪出害群之马的当地政府、主持正义的公检法等。这里的官方是从抽象意义上讲的,它总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凝聚力、维护社会的共识以及维护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而干预相关事件,假如
  ……
展开
目录
序 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符号学路径
导论
第一节 现代性问题:如何对话与交流
第二节 符号学角度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起点
第四节 本书的理论追求

第一章 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符号学路径
第一节 符号学视阈下的网络公共事件及其主体分析
第二节 符号学分析网络公共事件的路径
第三节 互联网语境下符号学对传播学的整合

第二章 意义框定: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命名与定义
第一节 作为权力的网络公共事件命名
第二节 网络公共事件的话语建构和意义框定
第三节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符号行为

第三章 修辞效果:网络公共事件的符号修辞分析
第一节 修辞意图与正当性建构
第二节 修辞策略:争议点转移与博弈
第三节 修辞情境与修辞问题

第四章 网络公共事件的叙事结构与舆论召唤
第一节 网络公共事件叙事的社会视角与修辞取向
第二节 舆论召唤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 作为叙事框架的原型

第五章 自我与他者:网络公共事件中的主体分析
第一节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符号自我
第二节 主体、欲望与认同
第三节 主体言说与多元意识形态
结语 通过对话实现认同
第一节 网络公共事件的对话本质
第二节 对话的动力
第三节 对话的困境
第四节 对话的逻辑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