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基础》:
一般认为,“符号”、“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这五个概念具有一种递进关系,后者基于前者而高于前者,符号不具有具体含义,数据不具有相关语境,信息不包含价值判断,知识的预见性有赖于智慧等。从这一等级关系可以看出知识处于较高的层次,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图书馆来说,对于知识的发现与获取是图书馆用户最根本的需求,因此,知识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最终目标。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对知识进行不懈的探索,对于知识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将知识定义为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对事物的了解。朱祖平认为知识是人类创造的、经过证实的、系统特性的总和。[i]
各个学科领域对知识的定义也有不同的阐述。在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情报学家B.C.布鲁克斯认为,知识是由相互关系连接起来的结构,图书馆学者和情报学者的实际工作可以归结为收集和组织“世界3”(即客观知识)的记录,以资利用。[ii]台湾图书馆学家顾敏认为,图书馆学基本上是一种研究知识成长的学问,不同时代的图书馆,融合了各种不同因素的研究,但其总目标则在于知识的成长。[iii]近年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图书馆界不断提出各种比较成熟的观点,如知识基因理论、知识网络理论等。这些阐述揭示了图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的认识:
一、图书馆组织与利用的是客观知识。
波普尔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三个世界:世界1是物理客体和状态的世界,其中包括物质,能量以及一切生物和大脑;世界2是意识状态和主观经验的世界,其中包括全部感性知觉,认识经验,创造性的想象以及自我;世界3是客观知识的世界,其中包括文化、文明、语言和科学的理论体系,提出的问题以及批判性论据等等。[iv]图书馆日常处理的是客观知识,即从各种文献中挖掘知识,并通过对知识的描述与组织,帮助用户发现所需的知识。文献是客观知识的载体,知识可以来源于文献层面,也可以来源于文献中的内容。而来自于图书馆员、各学科专家的主观知识是图书馆获取客观知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主观知识的显性化、实体化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方向。
二、知识具有层次性。
知识基因理论阐述了知识的结构:科学概念是知识基因,由一个或多个知识基因有机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公式、法则、定理、规律称为知识DNA,由一条或多条知识DNA及其运用范围、条件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基本原理称作知识细胞,学科的理论体系就是若干个知识细胞有机结合而成的知识网。[v]
三、知识具有关联性。
知识网络理论认为[vi]可将知识视为一种网状结构,即知识是由众多结点(即知识因子)和结点间联系(即知识关联)两个要素组成。知识因子是组成知识单元的基本单位,符号、概念、词语、句群、文献、人等一切事物都可以看成知识因子。知识关联就是各个知识单元形态按照需要的因素、层次、结构和功能等关系组织成的有序知识系统。也就是把具有同一、隶属、相关关系的单元知识,按照一定的需要有序地关联在一起,形成序列化或结构化的知识集合或知识集成的单体形态。[vii]知识关联在产生新知识、形成新文献中起重要作用,是使知识有序化的必要条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