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权益保障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62066
  • 作      者:
    袁翠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或生物性别、自然性别而提出的概念,是女性解放运动中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武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可谓卓有成效,但总体而言,仍有待加强。而本书恰恰是针对这一现状的理论研究专著,相信读者阅读之后会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袁翠清,1981年10月生人,女,山西省大同市人,汉族,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

展开
内容介绍
  妇女权益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生存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妇女的社会压力依然沉重,地位层次依然偏低,性别平等观念依然保守,歧视甚至侵害妇女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对妇女发展和社会主义新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促进两性和谐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妇女发展和妇女权益维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性别平等、促进妇女权益实现的公共政策,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男女两性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着差别和不平等,性别平等呈现出弱化的倾向。我国现行大部分公共政策是基于生理性别而制定的,其本身在形式平等的外衣下掩盖实质的不平等,即使是像《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与妇女权益保障最直接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也隐含着对女性利益的侵害及对社会性别差异的漠视。因此,《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权益保障制度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视角,即社会性别视角,重点针对我国现行的妇女权益保障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从这个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公共政策本身及其制定、执行和评估的动态过程,以考察其社会性别意识缺失的问题。对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运用,并不是空谈理论,而是与我国现行的妇女权益保障政策的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相结合,具体分析其中存在的社会性别盲点,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探索构建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公共政策体系,从源头上保证妇女权益的实现,促进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的实质平等,共享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利益,促进妇女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权益保障制度研究》:
  (四)邓小平和江泽民对妇女权益保障理论的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将争取和实现妇女的解放作为一项重要的奋斗目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高度关注妇女权益保障问题。邓小平、江泽民进一步发展了妇女权益保障理论。
  1.邓小平对妇女权益保障理论的新发展。
  (1)邓小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思想。
  第一,邓小平关于妇女解放和发展的思想。作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提出要解放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方面主体能动性,造就了中国妇女运动的新思维,确立了妇女解放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妇女解放不能是等待社会进步之后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伴生结果和被动解放,不能教条式地理解,先解放别人,后解放自己;而是应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靠自身主体行为的奋斗,争取主动解放,推动社会进步。妇女解放是否有主体意识,对妇女自身发展的作用截然不同。主体意识强,其整体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必是积极的、系统的、清晰的,其发展进程的推进也是较为高效的,在整个社会进步中妇女的作用和贡献率,也会在因其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增强而产生的规模效应中得到充分集中的展现。事实上,妇女的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和主动解放,使20世纪90年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有了新的内容和发展;男女平等被正式作为基本国策加以强调和操作实施;妇女整体发展以政府行为的方式,即以政府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操作实施的方式予以推行;全国妇联各级组织参政议政的主体行为不断增强,由全国妇联多次呼吁促成的权力较大的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即是妇女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强化的一种积极行动。邓小平理论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开拓了社会主义时期妇女解放必须靠主动解放、主动发展的妇女解放新思维。
  第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男女平等的新思维。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平等的新思维,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男女平等,应是首先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性别差异不等于性别歧视,在男女携手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消除性别歧视,缩小性别差异,这是中国特色的男女平等新概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妇女同男性一样享有同样的资源和发展机会,具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这是抛开起点和条件的非现实的态度,是一种超越历史条件的左的思维,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去理解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就会偏离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宗旨,也偏离了邓小平理论的宗旨。邓小平开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平等的思维,使现阶段中国的妇女运动得以清醒而自觉地选择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既不是形而上学地要求男女平等的道路.也不是西方女权运动的道路,而是承认差别、携手发展、共同消除性别歧视的道路。这一阶段妇女运动的主题,不是权利斗争,而是妇女自身发展,是思考并探索如何强化女性主体行为,如何在强化女性主体行为基础上实现男女携手发展和男女平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性别平等
第一节 社会性别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社会性别平等

第二章 妇女权益保障
第一节 妇女权益保障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我国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 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权益保障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性别平等是妇女权益保障的价值基础
第二节 妇女权益保障是社会性别平等的现实体现

第四章 从社会性别平等出发,保障妇女权益的相关建议
第一节 在我国现行公共政策中引入社会性别分析
第二节 构建科学的妇女权益保障体系

第五章 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权益保障的地方性
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防治矿工家庭暴力,保障矿区妇女权益
第二节 农村已婚妇女遗产继承权的法律探讨——以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寺头村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