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北京的西方外交官认为,美国的这次外交失利是因为“它误判了形势”,美国认为自己的大多数盟友会同自己站在一条战线上。这话的潜台词是:美国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
但我不太同意这种判断,我认为,盟友们之所以忤逆奥巴马政府的呼吁,主要是因为美国反对亚投行的理由在无论在道义和逻辑上都是站不住脚的,显得更像是无理取闹。
美国公开表述的反对理由集中在以下两点:
第一,美国认为这家新银行将不会满足世行和亚行遵循的内部管理、环境标准、采购要求、反腐败及其他一些保障措施。美国早在2013年宣布,出于对全球变暖的考虑,将反对亚行资助火电厂;2014年初它又称,如果亚行的水坝建设项目会让民众搬离家园的话,就不会予以支持。
美国担心,如果中国政府在亚投行拥有一票否决权,那么它可能沦为中国对外推行其政策的工具。美国财政部还曾以罕见的直露态度批评AIIB是削弱世行和亚行的刻意之举,并认为它是中国用来拉拢东南亚国家的一个政治工具,是通过经济利益承诺在担忧其领土主张的邻国间提升自身形象的一种软实力攻势。
但这种逻辑在英国等美国盟友国家看来是十分奇怪的,虽然它们大多承认美国对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敏感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无论我们支不支持,这家银行都会走下去”,那么只有加入其中,才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发言权促使它采行高标准,进而更好地帮助中国融入现行全球治理体系,而不是站在外面指手画脚,因为那反而将迫使北京在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情况下继续单独推进自己的主张。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有句名言:“如果你想发挥影响,你应该在帐篷里面,而不是在帐篷外。”
美国的这种担心还严重夸大了一国政府通过主导一家多边机构所能获得的权力,在合规问题上,美国不妨反思以下本国的拥有一票否决权的IMF中的狼藉声名。在未来的亚投行,中国的声音不管多么强大,也只能是众多声音中的一个。它将拥有全球性员工,与中国独自拥有的国家开发银行相比,政治色彩应该会少得多。事实上,中国愿意通过亚投行这样的多边模式对外输出影响力,不仅不是在“称霸世界”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反而恰恰是后退了一步,因为这对中国自身施加了更大的约束。因此,美国和西方应该热情欢迎中国更多地通过多边机构来进行国际合作,哪怕它们是由中国发起和主导的。
一位西方人士极具洞察力地评论说,“讽刺的是,虽然美国在这场比赛中输掉了一局,但欧洲的加入却很可能推动该行转向更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向。”
中国也一再低调地表示,将努力学习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国际机构过去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工作方式,力争不走同样的弯路,寻求更好的标准。但正如亚投行首席谈判代表会议主席、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所说的,“实际上现有多边开发银行也一直在完善其相关政策、推行重大改革。因此,严格地讲没有最好的标准,只有更好的标准。”
中国还多次大度地表示,欢迎美国加入亚投行,以帮助它更好地改进并学习掌握“好的规则”。
正因为如此,许多观察家都指出,美国的上述两条反对理由都只是借口,它真正在意的是迅速崛起的中国对美国领导的战后体制的挑战。在华盛顿看来,不应当允许中国制定规则,美国才是规则的制定者。“如果事情不是由美国来领导,那么美国就不应该参与其中,”
但问题在于,公路、铁路、港口、管道、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的亚洲大部分地区确实需要、也欢迎更多的资金投入,而美国又无法动员和领导西方拿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替代选项——撇开世行和亚行等传统多边机构的资金不足不谈,焦头烂额的内部困境和四分五裂的政治结构决定了西方当下根本不可能就这个对自己来说远非当务之急的领域达成任何共识。
因此,许多人批评说,多年来,美国一直敦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正确地行使与其不断增强的实力相称的领导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害攸关方”,创立亚投行不正是中国对其扮演“负责任的大国”角色的一次可贵的试水吗?然而,一旦中国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提出了对自身和世界都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提议(更何况还要拿出自己的钱)时,美国却千方百计地予以阻挠,这将它的自私、虚伪和短视展露无余。
应该看到,奥巴马政府的这种尴尬也同它的国内政治直接相关。2010年时,英国在一场G20峰会居中牵线,促成了IMF份额及表决权的改革方案——它将使IMF资金增加一倍,并给予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型经济体更大的表决权。欧洲国家早在很久之前就批准了这项改革,美国政府曾表态支持这项旨在赋予中国更重要地位的改革。但将近5年来,共和党人控制的美国国会一直拒绝批准这项改革。而且,现在看来,它获得国会批准的可能性愈发渺茫。此外,美国还反对向亚洲开发银行增资。
这不仅招致了中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不满,也削弱美国在其西方盟友心目中的可信度。从很大程度上说,英、法、德等西方大国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亚投行,也是在对美国表达自己的怨气。在英国等主要西方盟友宣布加入亚投行之后不久,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JackLew)就公开警告说,国会迟迟不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将是“非常危险的”。美国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塑造国际规范和惯例的能力……我们的国际可信度和影响力正受到威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第一章“一带一路”战略新格局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中国新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带一路”为什么是中国?
“一带一路”大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路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龙头
“一带一路”中的三个关系
“一带一路”并非推翻现有国际体系
关于实施“和谐世界计划”或“共享发展计划”的建议
第二章“一带一路”与“亚投行”
亚投行是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
全球辩论“亚投行”的三点启示
全面破解亚投行背后权力的游戏
亚投行朋友圈怎么玩
亚投行:中国的金融外交战略
亚投行不是“老王”和“新王”更替的象征
第三章“一带一路”金融崛起
用新马歇尔计划带动全球经济走出困境
“一带一路”的经济金融效应
金融引领与“一带一路”
人民币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与国际货币秩序变革
第四章“一带一路”与大国外交
共建“一带一路”谋求合作共赢
当东方遇见西方:携手共建新丝路
“一带一路”:大国之翼
中国需要亚洲版的大国外交
“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中的大国合作
西进,中国地缘战略“再平衡”
第五章“一带一路”下产业大趋势
中国基建新方向
“一带一路”会助力哪些行业
“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投资新格局
“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
基础设施:高铁走出去
农业:“一带一路”下对外农业合作
第六章“一带一路”是机遇更是挑战
被误读的“一带一路”:怎样从战略上保证中国利益
美国为何对“一带一路”疑虑重重
俄罗斯为何对“一带一路”疑虑重重?
中国必须争取印度参加“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吗?
如何应对“一带一路”中的地缘风险?
“一带一路”以亚欧大陆及其附近海洋为地理立足点,以政府间合作为主渠道,但合作伙伴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合作范畴也不限于政府间合作。各国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都可以参与其中。
——张业遂《共建“一带一路”谋求合作共赢》
我们所创办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是一个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中方倡导建立亚投行,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满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客观需要,中国将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来促进亚洲地区的合作和多赢之举……亚投行将和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合作,撬动私营部门的资金,合理分担风险,利益共享,促进亚洲基础设施的建设。
——金立群《“亚投行”是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经验表明,哪个发展中国家能够抓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期,哪个国家就能够取得二十年、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摆脱贫困,进入到中等收入甚至是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发达国家带来梦寐以求的不断扩张的市场。
——林毅夫《“一带一路”与自贸区:中国新的对外开放战略》
我们今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如果什么都看成政绩工程,不考虑经济效益,全部依靠政府的免税政策,而不是依靠民间经济上的交流,我们是不会达到目的的,反而会增加外界对中国的抵制。相反,正常的民间交流、贸易倒是容易使双方都获得好处。
——葛剑雄《被误读的“一带一路”:怎样从战略上保证中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