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2.华此各地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与游击战争的开展
七七事变后,中共华北地区组织迅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大力发展抗日群众运动,开展游击战争,保卫华北。
(1)在山西建立山西新军。全国抗战爆发前,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成立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任书记。1936年10月下旬,工作委员会与阎锡山建立了特殊的统一战线关系,并接办和改组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组建了13个训练团,训练了两万多名知识青年,为组建山西新军准备了大批骨干。全国抗战爆发后,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机关迁到太原,加强了山西党的工作。1937年8月1日,以训练团一部组成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山西新军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八路军的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到1939年冬,共有决死队4个纵队、1个工人武装自卫旅、3个政治保卫旅及暂编第1师等部,共有50个团,计7万余人。山西新军在建制上归第2战区的晋绥军,实际上是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山西新军建立后,分别活动于晋西北、晋西南、晋东南地区,积极配合八路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及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河北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共河北省各地方组织即在平西、冀中、冀南等地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游击战争。
1937年8月10日,在中共北平市委的领导下,组建了国民抗日军,后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与此同时,晋察冀军区以第1支队一部组成邓华支队,进抵平西地区。两个支队相互配合,积极袭击日军,连续攻克日军据点,逐步打开了平西的抗日局面。
为统一领导中共地方组织组建的冀中区各抗日武装,河北游击军司令部于10月10日成立。10月中旬,国民党军第53军第691团团长吕正操(共产党员)脱离向南撤退的国民党军,率部回师抗日,在晋县小樵镇改编为人民自卫军。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紧密配合,袭击日军据点,共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充分显示了冀中军民团结抗战的威力。1938年5月4日,上述两支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冀中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7年10月,中共冀南特委先后组建了八路军别动大队、抗日义勇军第5支队等抗日武装。翌年年初,在第129师先后派出的挺进支队和东进纵队的协助下,成立了统一战线组织——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统辖冀南各抗日部队。为加强冀南的领导和军事力量,第129师骑兵团于1938年3月开赴冀南。到4月底,东进纵队发展到2万余人。冀南20余个县先后建立了抗日政权。4月27日,成立了冀南抗日游击军区。具有政权性质的冀南军政委员会筹备会也于4月间正式成立。至此,以南宫为中心的冀南抗日根据地初步建成。
(3)在山东发动十大抗日武装起义。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制订了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从10月至翌年1月,相继在冀鲁边的盐山、鲁西北、文登县天福山、清河地区黑铁山、寿光和潍县、徂徕山的华光寺、泰西、沂水城西公家疃、沛县和滕县及峄县、微山湖西等地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山东省第6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10支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及第8支队、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4支队、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4支队第6大队、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1总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2总队。抗日烽火燃遍齐鲁大地。
山东的抗日起义武装,到1938年6月发展到4万人,作战100余次,收复县城15座,极大地鼓舞了山东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