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纵深战役理论与制战场权》:
进攻战役进程中苏军运用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基本原则,予德军以沉重打击。例如,为了攻占具有重要意义的伊斯特拉水库,第16集团军司令K.K.罗科索夫斯基建立了两个快速集群,分两路迂回敌军,迫使其放弃防御,丢下兵器,仓皇溃逃。
二、战略反攻阶段(1942年11月至1943年12月)
在这一阶段,苏军主要实施一系列反攻作战,在兵力兵器对比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实施了14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最突出的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中打败德军。在这些战役中积累了准备与实施大纵深战役的宝贵经验,初步摸索出与强敌作战时准备与实施大纵深战役的具体战法,并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实现了对敌重兵集团的合围。
早在战略防御阶段的莫斯科反攻中,苏军就已着手为实施一系列大纵深进攻战役进行准备。1942年1月10日,斯大林发布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训令,要求苏军“必须学会组织对敌人防御全纵深的突破”。为此,“起码要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在集团军和方面军的实践中用集中一个方向的突击集团军的行动来代替成一线配置的各个师的行动;第二,必须以炮兵进攻代替所谓的炮火准备”。同年11月12日,在斯大林格勒反攻前,斯大林在给朱可夫的电报中要求:“只有掌握制空权,才可能取得战役胜利。因此,苏军航空兵应完成三项任务:第一,集中在我突击部队进攻的地域内行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