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死亡入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56763
  • 作      者:
    (日)上野正彦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你会推断死亡时间吗?死后胡须和指甲会生长吗?人死之后还能生孩子吗?碎尸案的凶手为何女性居多?连捅数刀的凶手为何多是弱者?日本法医之神三十年集大成之作,为你揭开死亡的秘密。
展开
作者简介

  上野正彦,日本当代著名法医,原东京都监察医务院院长。从事法医工作数十年,至今已检验两万多具尸体,堪称日本法医界之神。著有畅销书《不知死,焉知生:法医的故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死亡入门》是日本最权威的法医专家,根据几十年的法医从业经验(曾检查过2万多具尸体)撰写的法医类图书,作者结合五十多个典型案例,从何时、何地、何人等八个角度系统介绍了与死者相关的时间、地点、动机、被害人身份、犯罪方法等内容,堪称死亡的百科书。本书对于司法工作者侦讯刑事案件具有借鉴意义,对于普通读者尤其是热爱推理的读者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案例14碎尸案凶手果真性格残忍吗
  进入昭和三十年代(1955—1964年),随着战后经济复兴,东京都内建起了很多独户住宅。然而,与现在相比,当时的房屋质量十分粗糙。
  在家中杀人后,掀开榻榻米在地板下挖个洞就埋了。不行的话就把尸体切成一块一块的,用粗草席包好,骑上自行车丢到荒川或隅田川里。
  直到尸体腐败浮上水面,才被人发现。这在当时是一种固定模式。死者身份得到确认后,案件才有可能顺利告破。但出人意料的是,这类案件的凶手大多都是女性。女性给人的印象一向是柔弱、单纯而又美丽的,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说她们既残忍又冷酷。那么,果真是因为生性残忍才让她们走上碎尸这条不归路的吗?近来,带有外廊的旧式住宅越来越少,公寓之类的钢筋混凝土式集合住宅则逐渐增多。若一直把尸体放置在屋内,很容易就会被从门口路过的邻居看到,而且尸体腐烂的臭味也会暴露自己的罪行,所以案犯必须得把尸体丢掉。1994年发生的美容师碎尸案即是如此。
  一般来说,案件发生到凶手归案之间的这段日子,需要我们这样的专业人士临时担当评论嘉宾。那次也一样,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我和其他一两位评论嘉宾一起坐在摄像机前,带领观众分析案情、推测凶手。女性被害人被分尸。从犯罪心理学来看,凶手应该是残忍、对死者怀有巨大怨恨、心理变态的人,而我却从前监察医生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主持人感到非常惊讶,追问我这样说的原因。
  于是我便向大家作了如下解说。这起案件中,凶手将尸体切成碎块后装到小塑料袋中,分散地弃置在包括高速公路出入口垃圾箱在内的三十余个地点。看到被切成这样的尸体,大概任谁都会觉得凶手一定是那种极度残忍、对死者怀有巨大怨恨、心理变态的人。
  事实上令人意外的是,这类案件的凶手大多都是女性。要知道,杀人之后,如何处理尸体立刻成为最最棘手的问题。一具完整的尸体非常沉,搬运过程中也很容易被人发现。与此相对,切碎的尸体既便于搬运,又便于丢弃。凶手若不能尽早毁尸灭迹,罪行就会败露,面临牢狱之灾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没多少力气的女性凶犯而言,选择分尸并不奇怪。凶手并非因为生性残忍,或者为了报仇,单是把对方杀死了还不过瘾才选择分尸,而是因为内心焦虑不安,张皇失措,才出此下策。就像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气一样,凶手在当时的情境下,下意识地作出了可能连自己也不曾设想的残忍行为。或者说,正因为这一切必须靠一个女人自己来完成,所以才一不做二不休最终走到了分尸这一步。节目结束后,制片人找到我说:“全国各地来了好多电话找您。”我非常惊讶,问道:“难不成我说了什么带歧视性的话了吗?”“不,不是这样的。”制片人解释说,因为是下午播出的综合娱乐节目,观众中有很多家庭主妇,是她们打来的电话。她们纷纷表示:“虽然上野医生的看法与其他嘉宾不同,但不知为什么,觉得他的看法很有道理。希望在明天节目中也能看到他。”原来如此。这件事再一次告诉我,与单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相比,以一线实务经验为基础的解说更能令人信服。那之后过了十天,死者的一位女性同事被逮捕归案。
  ……
展开
目录
一、死亡时间
怎样推断死亡时间
警察与监察医生的差异
死亡时间的矛盾
二、死亡地点
死者在何处被杀
发生地点与死亡地点不一致
三、凶手
监察医生教你找出凶手
看穿凶手的癖好
四、共犯
是单人犯罪还是多人犯罪
滥用医学知识的事件
五、动机
为什么被杀
隐藏在作案动机背后的终极人性伦理剧
六、被害人
被害人到底是谁
无动机杀人事件的增加
七、方法
识破伪装
罪无可恕
八、结果
怎样推导出结果
"八大要素"的意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