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43991
  • 作      者:
    张文武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采取建立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和经验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分析我们所关心的上述问题。内容主要分为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两大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有三个关键的模型,一个是以Forslid and Ottaviano自由企业家模型为基础,引入异质性劳动要素和多样化贸易成本的一般均衡模型;一个是以Kru gman劳动共享模型为基础的局部均衡模型;第三个是产业扩散模型,分别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一节和第六章第一节。这三个模型既有作者原创性的推导,也有间接的引用,当然,所有的模型都包含了《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作者自己的工作,包括数值模拟、福利分析等皆非引用他人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
  (二)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由于假设人力资本可以跨区域流动,所以模型同样具备前后向关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前向关联主要是指企业和劳动市场的需求因果关联引发的循环累积作用,由于假设企业以人力资本为固定投入,人力资本的流动引起企业增加将导致生产的扩大,由于制造业符合规模报酬递增,生产的扩大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同时提高劳动要素的报酬,进而引发劳动力和厂商企业的进一步迁入。当地区集聚了大量的厂商和劳动力,厂商的劳动需求与劳动市场供给相互补充,同时,因为劳动力数量和报酬的增加,市场需求也相应增加,供给和需求关联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产业集聚的形成。与CP模型不同,这种与需求关联的循环因果链并非因工业部门密集使用的无知要素流动而发生,而是因为地区差异化劳动力流动的存在,尤其是人力资本在厂商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人力资本的流动容易引发产业集聚的循环因果效应,因此改变人力资本存量的变化将改变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除了成本需求关联的循环因果关系外,在本模型中仍然存在价格指数(或成本关联)的循环因果关系,只是要考虑的成本因素较之以前的模型更为复杂。CP模型的成本关联体现在本地产品种类增多和贸易运输成本节约导致价格指数降低,降低生活成本的同时提高劳动者实际报酬。所以工人就倾向于向厂商数量多的地方迁移,形成需求关联的产业集聚。厂商数量的增多又进一步降低价格指数,提高劳动者实际收入,从而形成循环累积。在本模型中,价格指数效应表现更加多样化,人力资本在区域间可以自由流动,而厂商的产品在不同地区交易需要付出不同的贸易成本,地区内贸易自由度要高于小于地区间的贸易自由度,所以某一地区形成多数厂商的集聚,必然使得价格指数相对偏低,即使在名义工资相同的情况下,厂商集聚地的劳动者福利也高于其他地区,所以将进一步吸引人力资本流入。人力资本流人使得厂商数量增加,更进一步降低地区内的生活成本。在本模型价格指数效应发挥的过程中,人力资本份额的作用也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即使在形成了产业集聚地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通过政策增加人力资本短时间内的存量,降低非集聚地区内的贸易成本,也有可能使外围地区的价格指数降低,引发“中心一外围”结构的改变。
  (三)内生的非对称
  内生的非对称性指的是初始对称的两个地区,随着交易成本的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区域间的非对称。根据新古典理论模型(2×2×2模型)所讨论的贸易壁垒降低的情况,我们可以理解这种内生的非对称性现象。这种现象在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也有体现,H-O定理指出,当贸易成本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富资源进行生产的产业部门专业化。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同样指出,交易成本下降为零时,某一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部门的实际工资下降。这样,根据新古典理论,可流动要素都具有转移趋势,使得区际生产要素供给、报酬均等化。比如人力资本的迁移一方面取决于工资的高低,另一方面愿意转移至竞争较少的地区。这种情况下,在没有包含集聚力的模型中,劳动力流动将减少不同地区生产模式差异。在新古典理论中,劳动力流动的最终结果是要素报酬均等化和地区间的平衡发展。但是,在考虑市场结构,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的情况下,多样化偏好影响下的需求关联和成本关联将引发产业集聚的循环累积效应,会使原本对称的两地区逐渐走向区域间的非对称,进一步加剧初始的差距,最终导致经济系统的资源都集中到一个地区,形成“中心一外围”的空间结构。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方法与思路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文献回顾
第一节 劳动共享与产业集聚
第二节 新经济地理、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
第三节 国内劳动力与产业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劳动力流动影响产业空间结构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本模型
第二节 数值模拟图解和模型稳定性
第三节 模型的特征及福利含义
第四节 引入拥挤效应的理论扩展

第四章 劳动共享与产业集聚
第一节 劳动共享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集聚的劳动共享效应分析
第三节 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第五章 劳动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
第一节 劳动地理集中影响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计量模型、变量和数据
第三节 模型检验及结果分析

第六章 劳动力流动与产业扩散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影响产业扩散的规律分析
第二节 中国产业空间结构的测度
第三节 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产业扩散的经验分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