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服务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35163
  • 作      者:
    魏江,胡胜蓉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丛书:金融服务创新》围绕如何建立金融服务创新管理体系这个主旨,研究金融服务创新的基本概念、特征、类型和轨迹,系统分析金融服务创新过程的一般模型和内在机理,提出并建构基于模块化的金融服务创新机制,分别分析金融服务创新的基本影响因素和模块化创新的关键因素,结合大量案例和实证分析,对我国目前金融服务创新的现状、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构建金融服务创新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金融服务创新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金融服务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金融服务业是各种社会资源以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其健康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在21世纪,我国金融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已经来临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第三次革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这些变化都为我国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创新是金融服务业亘古不变的主旋律。金融创新是一个广泛而现实的概念,是贯穿整个金融发展史的创造性活动,是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关键。
  1.1.1金融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金融服务业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巨轮之一,是经济形态从传统工业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推进器。作为一个高增长、高附加的产业,金融业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庞大的运作服务体系创造了巨大的产值、利润和税收。各国金融业的发达程度常常被看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的典型代表(Dopico,2001),在一些国家、地区和国际城市,金融业甚至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工业化国家,金融服务业产值大约占国家生产总值的2.5%~13.3%,其就业人数平均约占4%;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超过了5%(何德旭,2004)。King和Levine(1993)通过对80多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指标与人均GDP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024,即金融发展水平从0.2(增长最慢1/4国家的平均值)上升到0.6(增长最快1/4国家的平均值)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将提高大约1百分点。而在King和Levine(1993)研究数据所涵盖的30多年间,增长最快与增长最慢的国家人均GDP相差约5百分点,也就是说,金融发展的差距导致的人均GDP差距占国家间总的人均GDP差距的五分之一。金融服务业还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基础设施的作用。可以说,强有力的金融服务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次,金融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产业,发挥着前瞻性、领导性和驱动者的作用。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不但增加了社会财富,提供了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它作为各个经济部门各种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中间投入,为借贷双方提供金融中介服务,为各个市场主体分散和管理风险提供条件,为整体经济配置资本资源,并为国内和国际的商业运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而金融业的先导性不仅仅体现为“中介媒体”作用,更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大脑”支配作用,具体体现为币值支配、利率支配、资金支配、金融资产选择支配和信息支配。同时,“富裕”的金融业具有极强的购买力,它带动了一批具有高附加值的相关产业,尤其是电子商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事实上,金融业已成为电子交易和管理系统等高技术产业的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金融服务创新第1章绪论金融服务业既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之一,也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首先,金融服务企业依靠智力活动向社会、客户提供服务,具体表现为智力密集型的方法或解决方案。其次,金融服务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一种金融产品的推出往往需要金融工程学与多学科知识的结合论证和涉及。最后,金融服务业的运作必须依靠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才来管理、策划,特别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知识经济的到来,将给金融服务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以知识为基础的金融咨询服务将成为金融业的主要利润来源。
  1.1.2创新是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金融服务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其本身的发展则有赖于创新的推动。可以说,全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创新史,从13世纪汇票的发明到如今金融衍生产品的大量涌现,创新一直是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西欧等地区的发达国家开始的“金融服务业革命”,更是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和金融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有研究发现,金融服务业产值和在GDP中所占比重提高最快的时期,与金融服务创新最活跃的时期大体一致。在金融创新活跃的20世纪70年代,日本金融、保险和不动产的产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1.3%,法国提高了10.7%,大大高于服务业中其他行业的增长率,也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这充分说明了创新对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李玉泉和王洪彬,2000),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度提升的背景下,创新对金融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意义更为明显(Drew,1995)。麦肯锡公司(Mc Kinsey,2007)针对全球金融企业高管的调查指出:创新已成为金融企业的主要竞争战场之一,金融服务创新对金融企业提高其实现短期和长期业绩目标的能力非常重要。超过70%的金融企业将创新列为公司最重要的战略之一,超过60%的金融企业愿意在创新上做更大的投入。创新对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推动作用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促进金融机构运作效率的提高;二是促进经营效益的增加。
  首先,金融创新造成金融机构的业务多元化。传统的业务分工被打破,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用中介和信用创造,除传统的存、贷、结算功能外,还向证券、租赁、房地产、信托等方面拓展,其服务领域大大拓宽。另外,金融工具、金融交易方式的创新使金融机构的渗透力大大增加。一些金融机构过去存在的无法介入的领域、无法提供的服务、无法动员的资源、无法嫁接的风险等问题,通过上述金融创新得到了解决。例如,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浮动利率和浮动利率下跨国融资的汇率、利率风险等难题,通过期货期权交易、互换交易等创新得到了解决。
  其次,金融创新是金融服务的边界扩展,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当代金融创新具有密集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创新使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商品和服务类型不断增加,并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服务类型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展,可以满足客户更多不同的需求。与此同时,创新也加剧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使金融服务的成本下降、观念革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都推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全方位满意管理,从而普遍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也从整体上提高了消费者对金融机构服务的满意程度。
  最后,在当代金融创新进程中,金融机构资产的增长速度和盈利水平不断提高。以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美国为例,1965年美国全部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为9753亿美元,1995年美国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61265亿美元,30年间增加了15.53倍。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金融创新引起非资产性收益在金融机构总收益中比重的大幅度提高。同样以美国为例,1980~1982年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4%,1992~1994年,这一比重上升为35%,这与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的外表化趋势是相吻合的。
  金融服务创新不但可以带来行业性的革命,更改变了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的功能配比关系,促使与金融业联系比较紧密的行业、部门进行制度性、结构性改革,以求与金融业的比例关系保持协调。对于我国金融机构来说,2007年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外资机构的大量涌入必将造成更为严峻的竞争格局。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中国金融企业开始从“资本竞争”阶段跃迁至“创新竞争”阶段(黄隽,2007),金融服务创新正是这一跃迁过程中的核心力量。唯有不断地创新,我国金融机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立足之本和发展之源。
  1.2我国金融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在历史上,我国最初建立的是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由人民银行承担“信贷中心、现金中心、结算中心”的所有职责,银行信贷计划也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中,受统一的监督和管理。受当时经济体制和监管制度影响,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时期内都受到了较大的抑制。1978年,我国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金融业一改往日“朝南坐”的局面,竞争日益激烈,尤其在2007年,我国金融市场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外资金融企业的进驻更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1.2.1我国金融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被日渐开发,内资金融机构的数量、类型在不断增加,同时花旗、汇丰等国外知名金融企业也纷纷入驻,不仅导致竞争日渐激烈,也带来了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从而使我国金融机构面临市场竞争与顾客需求多样化的双重挑战。
  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及全面开放后,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例如货币金融服务业,自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重新恢复成立打破了传统的大一统金融体制格局后,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崛起,快速做大资产规模,城市商业银行纷纷加快异地扩张(李伟和韩立岩,2008),而2008年后小额贷款公司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繁荣活跃于金融市场,货币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又如保险业,从1980年,全国仅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保险公司发展至今,2014年全国已有141家保险公司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5168/。,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一批适应保险法要求的股份制和专业商业保险公司成立,使我国保险业的业务领域日渐完善,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证券基金业亦是如此,不仅客户交易佣金日益下降,而且各家公司纷纷尝试业务多元化,以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2007年我国金融市场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入驻的外资金融企业在部分业务和市场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显现。在本土化经营的过程中,这些企业有效地规避了营业网点等方面的劣势,更多地依托于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风险控制能力,着力开发中国金融市场短缺的高端服务,通过服务创新来参与竞争(巴曙松和华中炜,2004),在创新机制、盈利模式、技术规制、监管体制、市场营销等方面对我国金融服务企业形成全方位挑战。此外,近两年开始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也正带来金融产品营销通道和服务模式的改变,进而对传统金融营销形成挑战与分流。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内、外部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金融企业间的市场竞争逐渐演变成直接争夺客户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竞争,客户在选择金融服务企业的同时,也越来越强调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也向我国金融企业的服务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已有学者观察到,顾客需求差异化程度的提升,正改变着企业的服务创新行为(Sundbo,1994)。一些服务企业走上了“个性化”(personalization)的路线,依靠服务接触人员能力以及企业支持资源向顾客提供定制化服务(Gwinner et al.,2005)。咨询服务、法律服务、管家服务等都具有较高的个性化特征(Mors,2010)。但是这一路线却不太适合金融企业。这是因为,风险与收益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比任何行业都敏感。从风险方面看,针对具体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专门化的服务创新,可能会使金融企业突破监管和自身风险控制要求,从而带来巨额损失。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监管变得越来越严格,使得金融创新受到更多制约。从收益方面看,顾客满意和生产成本都会对金融企业的收益产生影响。金融企业为了提升顾客满意而提供的定制化服务的努力,将会导致固定成本的增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努力,却可能导致服务满意的下降(Anderson et al.,1997)。在这里,顾客满意和生产成本似乎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怎样在提高顾客满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收益已经成为金融企业急于破解的难题(Bergendahl and Lindblom,2008)。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金融服务创新研究的必要性
1.2 我国金融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3 金融服务创新研究概述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2章 金融服务创新的概念与分类
2.1 金融服务及其创新的概念界定
2.2 金融服务创新的分类与历史
2.3 金融服务创新轨迹

第3章 我国金融服务创新现状
3.1 样本与方法
3.2 创新调查结果
3.3 我国金融服务创新现状总结

第4章 金融服务创新的过程与模式
4.1 金融服务仓?o过程
4.2 金融服务项目创新模式
4.3 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提出

第5章 金融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以银行业为例
5.1 金融服务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酿
5.2 银行业服务创新的案例
5.3 金融服务创新影响因素的总结

第6章 银行业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6.1 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6.2 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及统计方法的说明
6.3 银行业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
6.4 统计结果分析及模型修正
6.5 结果讨论: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第7章 金融服务创新模块化
7.1 金融服务模块化酿的必要性
7.2 模块化及模块化产品架构的相关酿
7.3 金融服务产品模块的概念与创模模式

第8章 基于模块组合的金融服务创新的机理
8.1 基于模块组合的金融服务创新基本过程
8.2 三种模式下金融服务创新机理案例研究
8.3 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第9章 不同模式金融服务业模块化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9.1 研究模型
9.2 问卷、样本及统计方法说明
9.3 金融服务业模块化创新影响因素实证酿的统计分析
9.4 研究小结

第10章 金融服务创新障碍研究:以建行浙江省分行为例
10.1 建行浙江省分行金融服务创新基本现状
10.2 建行浙江省分行金融服务创新障碍分析
10.3 完善建行浙江省分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第11章 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
11.1 战略层面:加强创新战略,完善创新模式
11.2 组织层面:优化组织架构,构建“创新型”体系
11.3 员工层面:提高专业技能,开阔创新思维
11.4 客户层面:履行角色职责,配合服务开发
11.5 技术层面: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第12章 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结论与展望
12.1 酿结论
12.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