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动物文化》:
第一章 动物是人类生存与文明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动物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与自然,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层面上的关系,表现为人类依赖自然和其他生物而存在;二是基于物质层面之上的精神层面的关系,表现为人类依据特定的自然和生物而产生的各种思想与观念,与上述两个层面相关联,人与生物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认识,改造,利用,观赏和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
在古代,人类最早对各种动物的利用主要表现为一种直接的利用,那时的人类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原始的狩猎,打鱼活动,人类对动物的认识是很肤浅的,由于没有文字,其相关的动物知识是以口头语言相传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的进一步改进,人们已经由简单的渔猎生产逐步发展到农牧生产活动,农牧业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导源于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驯养和家化活动,这一点已经为众多考古发现所证实。
一,旧石器时代原始中国人对动物的利用
原始社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根据人类使用工具情况,原始社会可以分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那时的人类,由于生产能力比较低,只能简单地直接利用动物作为其食物资源,这种直接利用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原始狩猎行为,此后,在原始社会的后期才逐步发展到驯养动物和狩猎并举的利用方式,
目前,考古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发现了众多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中国人的旧石器时代遗物,通过观察这些发现,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整个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类对动物的依存程度是非常高的,几乎每一处遗址除了发现原始石器外,最主要的遗存物质就是各种动物的骨骼化石,笔者对目前已经发布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说明,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存中,除去石器外,动物化石是最主要的遗物类别,表明人类与动物之间自始至终的联系,其中兽类化石又是主要动物类别,又进一步证明哺乳动物在人类食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动物遗存情况归纳在表1-1中,从表1-1还可以看出,在近200万年的整个中国旧石器时代,有关装饰类遗存器物,最早出现的时间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就是说人类利用物质形式来美化自己,时间大约是到旧石器晚期才开始的,所利用的装饰品质除石器外,也包括动物的骨骼,牙齿等材料,如果有证据说明人类精神生活是从这些装饰品来反映的话,那么人类最早的精神活动出现的时间就是在旧石器晚期。
表1-1 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动物遗存
二,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对动物的利用
中国新石器时代是指继旧石器时代之后到夏代之前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中国人对动物的利用形式除原始狩猎活动外,更主要以对野生动物的驯养和家化为主的形式,驯养和家化动物自此成为人类获取动物类食物的主要方式,中国人对动物的驯养利用,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这种长期艰苦社会实践过程中,广大劳动人民不但付出了艰辛的体力和时间,同时也浇注了自己的感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动物的驯养和家化对人类文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是伴随着动物驯养家化的成功而进入农牧时代的,动物的驯养过程,是人类长期接触,驯化,围养,圈养野生动物的艰苦过程,中国幅员辽阔,野生动物众多,驯养家化动物的历史悠久,长期历史实践的结果,中国人培育出来非常多的家畜品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
驯养和家化野生动物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驯养和家化的动物除了作为食物资源外,还可作为人们的药材,衣料,生产和生活工具,此外,驯养动物还可以保护人们的安全,作为人们特定的精神生活需要等,以下结合具体动物种类,详细说明中国人对野生动物的驯养和家化利用情况。
(一)中国古代驯养家化动物的种类
经过初步统计,目前中国有80余种动物被驯养家化成功,在这众多家化动物中,包含许多优良品种,如猪有60余个,牛,羊各有40余个,马和驴共40余个,家禽有50余个,而蚕则多达100余个,这些家化动物构成了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有关新石器时代家化动物的起始时间与地点见表1-2,表中所列内容是依据相关研究报告归纳而来,其中主要参考了郭郛《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的表12-14(表1-3~表1-8皆参考该著述相应表格内容,在此一并注明)。
(二)食用类野生动物的驯养与家化
1. 猪的驯养与家化
猪作为中国传统六畜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饲养历史,根据有关专家的考证。
表1-2 中国家化动物年代表
表1-3 中国古代文化遗址中发现猪化石的地区与大约年代
猪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常见的动物,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中国家猪由华北野猪和华南野猪在六七千年前驯化而成,在中国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中,均有猪的化石被发现,如出现于广西桂林,河北武安,河南郑州,浙江余姚,山东藤县,江苏南京,陕西西安,甘肃秦安,辽宁沈阳等史前遗址,其具体化石的原始遗存地点与遗存的大约年代见表1-3。
研究表明,长期的饲养驯化使得家猪的体形发生了明显变化,野生猪为了生存,其前半部很发达,占整体70%以上,而随着人类驯化,因其自身安全等野外因素的丧失,其体形亦相应变化,直至现代完全与野猪相反,说明人可以对其他物种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图1-1)。
图1-1 猪的形体变化
(据《中国古代物动物学史》
图12-13,仿钱燕文,1979;梁家勉,1989等)
2. 牛的驯养与家化
牛是我国古代最经常利用的动物,旧石器时代,人们捕获野牛作为食物,其后,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则开始驯养黄牛,并使之逐步家化,中国驯养的牛包括三个种类,黄牛,水牛和牦牛,黄牛包括普通黄牛,瘤牛,大额牛和犤牛,中国古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大量黄牛遗物,表1-4列出了部分文化遗址发现黄牛遗物的大概情况。
从以上有关证据分析,牛在距今10 000年前后,由北方原始居民所驯养家化成功,驯养的种类可能是长角牛,短角牛和瘤牛,其他黄牛种类在晚些时候被驯化成功,如犤牛和大额牛在公元前1世纪在华南地区驯化成功,最早驯化黄牛的部落可能包括炎帝,伏羲氏,炎帝是古羌人的部落领袖,羌人是驯化羊的部落,炎帝用牛头作为部落的标志,曾在现今河北涿郡一带活动。
水牛在亚洲有三个野生种类,即菲律宾野水牛,印度野水牛和印度阿尼水牛,学者认为,家养水牛起源于阿尼水牛,水牛也是新石器时代常见的出土动物,黄河下游一带的河北邯郸,河南安阳等,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吴县,常州,浙江河姆渡等地区,在湖南澧县发现的水牛骨,距今有6250年,河姆渡发现的牛骨距今有4000年,说明水牛在当时已经被家化成功。
犛牛又称牦牛,分布于我国西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山海经,西山经》:三危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毫如披蓑,其名曰 ,是食人,”三危山经考证乃甘肃的祁连山及其以南的山岭,对青海都兰县一处公元前2000年遗址考察发现了一件牦牛陶器,结合其他家畜发现说明,牦牛极可能在当时已被家化。
3. 羊的驯养与家化
现在家化的羊有绵羊和山羊两种,关于两种羊的祖先,目前认为家绵羊是由盘羊驯化而来的,至于是由哪种盘羊家化的,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多数学者认为,捻角山羊是中国家山羊的祖先,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陕西华山是捻角山羊的散居地,据此及考古证据可以初步认为,7000~10 000年前中国人家化了山羊,表1-5列出了我国发现羊的部分史前遗址及其大约年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