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企业与资本的博弈》:
为什么通过贸易很难实现稳定?如果通过跨境贸易,需要和贸易公司去谈、去协调,订货后对方必须发货,没有回旋余地,因为对方不敢承担成本。而双汇收购SFD之后,就相当于在全球有三个仓库,一个在欧洲,—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协调库存就会容易得多。总而言之,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对冲所谓的周期性不确定性,也可以协调不同市场的品类需求。
SFD产业链长,上游养殖量大(他们养了一千多万头猪,屠宰能力三千万头),对市场的反应没有那么迅速,容易发生波动。相反,双汇因为没有上游,容易波动。但两者合并后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美国的猪肉相对很便宜的,它的成本是中国的一半,当中国价格发生波动时,就可以进行跨境调节。SFD的上游就像双汇的蓄水池一样。从逻辑上,这样匹配是合适的,如果这个养殖场在中国就不同了,因为中国土地成本导致猪肉成本高,但是养殖在美国刚好,合并后存在波动性的上游变成了好东西。
人才与资本,是万隆最关心的两件事情。
他在双汇天天想的是人才、梯队,所谓的讲人才,并不是说企业靠人,他真正思考的是如何让双汇不靠一个人、两个人,而是靠一个体系产生人才。比如他强调数据文化,双汇一步步发展,发展成所有事情都用数据说话。但系统毕竟是要靠人建的,但人建系统的时候又是要消灭自己。
万隆思考资本,其实出发点仍然是企业发展。双汇从漯河的一家国企到世界500强的过程中,是从何时开始真正加速的?是2006年改制之后,他意识到资本在企业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他在讲资本时,主要思考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好的资本结构,让业务发展得更快。
……
展开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的创始管理合伙人 阎焱
★书中描述的局中之案,虽不如法学中的案例能成为律条般的“先例”,但能让有志创业的读者借以管窥门道,对如何应对创业之艰险,如何赢得资本的助力有足够的了解和预期。
——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 熊晓鸽
★书中描述的局中之案,虽不如法学中的案例能成为律条般的“先例”,但能让有志创业的读者借以管窥门道,对如何应对创业之艰险,如何赢得资本的助力有足够的了解和预期。
——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
★本书是我在中国投资20年以来见过的有关投资和创业最有深度、最专业的案例集。这些案例,是《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主流媒体中那些关注创投领域的资深记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最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家与投资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对于企业家和投资人而言,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
★本书基于案例研究,涵盖了企业家与投资人的多种关系模式,为我们学习同行经验、审视创投关系、衡量投资成败,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的视角。我们期望这种对资本与被投企业关系的研究能够延续下去。期待《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能够推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报道和产品。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