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给付和劳动给付形成对价关系,持续的劳动并定期获得工资是劳动者赖以维生的重要保障。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等对工资支付问题有规定,但不够完善。加强工资支付法律制度建设,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体系,保护劳动所得,实现报酬正义,是保障劳动者工资权和生存权的基本途径,也是协调劳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本书主要从法理和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立法、判例和学说,对工资支付保障法律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促进我国工资支付立法的完善和劳动报酬权的法律保护。主要内容是: 1、通常情形下之工资支付保障。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应当全额支付给劳工,避免劳动者的生活陷入不安。本章主要对同工同酬的概念及其法律适用进行研究,对调职、降级、降职、劳动规章制度不利益变更等引起的减薪问题以及工资的预扣、扣除、抵销等问题进行探讨。2、劳动给付障碍期间工资支付保障。劳动给付障碍是企业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在劳动给付障碍期间,劳工无法给付劳动,或者雇主无法及时受领劳务,此时劳动给付风险如何分配?雇主的工资给付义务如何履行?就成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章主要借鉴民事给付障碍法的基本原理,从劳动关系特殊性出发,对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劳资争议、违法解雇、企业停工、无薪休假、劳工请假等劳动给付障碍期间工资给付危险分配进行探讨。3、工作时间与工资支付保障。工作时间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时间,工资是劳动者出卖工作时间的经济补偿。工资与工作时间密切相关,共同构成劳动关系中最重要的劳动条件。本章在对工作时间的法律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试用期间、待命期间、值班、加班、夜间劳动、带薪休假、劳工出差等不同工作时间条件下工资支付保障问题进行研究。4、非正规就业工资支付保障。目前我国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并列的二元劳动格局初步形成。相对于正规就业而言,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更加 明显,其工资权利受侵害的现象更加严重。本章侧重对我国非正规就业的三种典型形态即劳务派遣、部分工时、家政劳动工资支付保障进行研究,以强化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工资权的法律保护。5、欠薪支付保障。本章主要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结合的角度,对欠薪行政强制制度、工资支付令制度、欠薪保障基金制度进行研究,并对台湾地区积欠工资垫偿基金制度进行专题探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