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中国云计算产业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工信部启动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将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打造云计算产业链。在政府机构大力主导信息国产化的背景下,实现国产化设备进口替代已成为保障信息安全的必经之路。相信随着云计算“十三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地,未来信息设备国产化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云计算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然而,中国云计算的产业化仍存在用户认知不足、标准缺失、数据主权争议、可用性、稳定性担忧、用户锁定、服务质量难以规范等诸多障碍。其中,标准和安全这一对“翅膀”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最为核心的也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云标准对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标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就难以得到规范健康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集群发展。标准的内容不仅包括技术标准,还包括服务标准,解决无论是公共云、混合云还是私有云的从规划设计到系统建设,再到服务运营、质量保障等环节中的各种问题。
安全问题的解决是关系到云服务能否得到用户认可的关键要素。除了可能发生的大规模计算资源的系统故障外,云计算安全隐患还包括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适用法规,以及对于用户的隐私保护、数据主权、迁移、传输安全、灾备等问题。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必须在数据加密、迁移、备份以及位置控制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保证云服务的易用性、可用性、稳定性、安全性。
(一)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历程如图1—5所示,分为市场准备期、起飞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当前云计算产业尚处于导入和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07~2010年):主要是技术储备和概念推广阶段,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尚在尝试之中。起飞阶段(2010~2015年):产业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商业模式构建呈现出大量的应用解决方案,用户主动考虑将自身业务融人云,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建设齐头并进。成熟阶段(2015年以后)j云计算产业链、行业生态环境基本稳定,各厂商解决方案更加成熟稳定,提供丰富的云服务产品,云计算成为一项基础设施。
(二)中国云计算的产业链构成
中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进行中,如图1—6所示。在政府的监管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咨询规划、交付、运维、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一同构成了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三)我国云服务市场规模与发展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对于这些处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自己投资建立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并且很难满足业务的快速成长需求,而云计算技术的租用模式正好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众多的服务器、存储硬件厂商以及平台软件厂商都希望通过云计算技术平台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中小企业中,以便未来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