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县域发展比较研究》:
二是坚持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实施城区功能化完善、新城产业化开发、新村特色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融合,推进中心城区、产业新城、专业镇街、特色村(社区)“四级联动”、梯度化、层级化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从城市带动向城乡联动、从改善环境向优化生态转变。加大财政转移和项目扶持力度,实现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助推“美丽洲精品村、清洁余杭重点提升村、中心村”建设。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功能,进一步调整理顺城市型街道体制,大力帮扶西部镇村发展,促进城市化与新农村的有机互动。
三是培育新税源,降低土地财政依赖度。土地财政路径依赖是当前困扰各地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尽管土地财政在历史上对余杭的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还将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当前如火如荼的产业新城建设中,应严格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全力实现土地财政依赖度的软着陆。要努力优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服务型经济和税源经济。依靠新税源的培育和新产业的崛起,化解地方债风险与房地产业泡沫。上收国有土地经营权限到区级政府,加强对集体土地的使用指导,健全土地监管体系,主动抑制土地财政谋利冲动;从土地出让收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人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土地收益储备基金,该部分资金当年不能动用;调整镇街一把手考核体系,加入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因子。
(2)内培外引,做好转型升级文章
在浙江推进由块状经济向集聚经济转型、着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2012年余杭区新一届党委、政府确定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部署。与萧山、鄞州不同,当前余杭区块状经济优势不明显,产业转型升级起步较晚,因此此时选择发展实体经济更为必要,也更为紧迫,难度也更大。
一是打造产业发展大平台。以“四城一基地”为平台,抓好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纺织等传统支柱行业的升级,加大对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新行业的引进和支持力度。争取整合余杭经济开发区和钱江经济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推进现有工业园区提升改造,优化调整“三区八园”和专业小城镇的主导产业,提高标准,严把项目人园门槛关。同时,借鉴萧山、鄞州经验,通过扶强措施选择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以参股或其他支持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创新投入。对老板集团等成熟企业,以打造发展整体平台引导企业延长上下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是加强产业发展大合作。在确定各产业平台战略性定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世界500强等企业航母、竞争性强的高新企业、大企业的研发中心等大项目、优质项目的引进力度,努力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3+1”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探索民营资本利用方式,引导浙商投资余杭,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主动联手临安、海宁、桐乡、德清等毗邻区域,推进省内区域的全面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借鉴绍兴——萧山纺织业集群模式,探索余杭、海宁、桐乡现代纺织业等合作途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