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以北宋前中期为中心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44797
  • 作      者:
    李同乐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同乐,男,1981年生,河北蠡县人。200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先后获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台州地方民俗与文化研究所成员。主要从事宋代文化史、社会史和地方史研究,已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 以北宋前中期为中心的研究》以宋代儒学复兴为背景 ,以宋代士大夫“致君尧舜”、实现“三代之治”的 政治理想的复兴、发展为基本线索,通过思想史和政 治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北宋前中期为中心考察士 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实践活动。
  在儒学复兴背景下,宋初士大夫致君泽民的政治 理想又被重新唤醒。仁宗时期, “致君尧舜”已经 成为士大夫的普遍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治 ”的政治架构,走向“行道”的实践。神宗时期,改 革的需要为士大夫们的行道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 遇。王安石与司马光通过不同方式实现其“致君尧舜 ”的理想。哲宗即位后,士大夫们开始注重对君主心 术的陶冶、培养,但随着党争加剧,北宋士大夫致君 泽民的理想与行动走向式微。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已有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文化与政治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政治结构和政治活动方面的研究
三、关于思想文化方面的研究
四、对于士大夫群体的研究
五、对宋代士大夫主体精神的研究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构成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
二、本书的内容构成
第一章  转型与成长:北宋初期的士大夫
第一节  从唐末到宋初:士大夫的角色变化
一、唐宋之际士大夫社会身份的变化
二、五代宋初士大夫的角色转型
第二节  北宋“重文”的国策
一、太祖:基调的奠定者
二、太宗:观念的转变
三、真宗:守文的君主
第三节  宋初士大夫“行道”意识的复兴
一、徐铉与辛仲甫:以行道为l己任的先行者
二、柳开:最早的古文家和古道的倡导者
三、张齐贤与田锡:志于“致君”的宰相和谏官
四、王禹偁和孙何:以文行道的后继者
五、张咏与种放:名臣与名隐的抱负
小结
第二章  走向成熟的士大夫和士大夫政治
第一节  士大夫群体的壮大与士大夫政治的成熟
一、士大夫群体的壮大
二、“共治”局面的定型和士大夫“致君”意识的普遍形成
第二节  庆历兴学与科举改革:“士”的培养与选拔
一、仁宗时期士大夫振兴学校教育的努力
二、科举考试的改革
第三节  大中之道与三代之制:士大夫的政治理念与制度设计
一、大中之道:三代之治的最高原则
二、三代之制:理想与变通
三、《周礼》:变革的蓝图
第四节  君子之朋:士大夫的联合与斗争
一、“君子有党”的提出
二、“伏阁”:士大夫的首度联合
三、景祜党争:“君子之党”的出现
四、庆历新政中的士大夫联合
小结
第三章  变法与反变法:在不同的理想之间
第一节  变法:士大夫“行道”的机遇
一、神宗与王安石的君臣际会
二、尧舜之道:王安石和神宗合作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经术所以经世务:学术对政治的影响
一、濮议:皇考派在“义理”上的胜利
二、王安石通过经筵影响皇帝和推行变法
三、王安石依托《周礼》推行新法
第三节  “一道德”:科举教育的再次改革
一、王安石关于人才培养的思想
二、改革教育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道不同: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一、因循派的政治理念
二、司马光的主张
三、代表理学家主张的二程
第五节  英、神两朝士大夫的政治斗争
一、濮议:与礼法之争相伴随的政治对立
二、“共治”与“得君”:王安石对其他士大夫的压制
小结
第四章  北宋后期:“致君尧舜”的式微
第一节  “更化”与“绍述”:政治路线的反复
一、更化:新法反对派的上台及其目标的实现
二、绍圣:再定国是
第二节  从党争到党祸:北宋士大夫的分裂
一、反对派与变法派的斗争
二、反对派的内部分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代史籍
二、今人论著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