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类行为的本质。人类的行为是控制自然还是同自然保持和谐关系的假设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由于价值观一般不以单纯或孤立的形式出现,所以解释某一种行为时需借助于几种价值观来揭示人类本质所在。人类行为之所以发生必有起因,这种起因就是原动力(PrimeMovers)。美国文化认为行为本身不是自发的,这种原动力需要人们去认识。行为和行为决策的主动权在于个人。美国文化认为做出行为决策所依据的信息来源于自己,自己的问题应该自己解决。他们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标准。而在中国文化中,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莫测的,似乎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人们在对行为做出决策时依据的信息来源于他人,注重他人的做法,遵循传统观念。在做出决策时普遍存在集体决策,而最高权力人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西方文化注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果是为了获得行动的方针和计划。行动的方针和计划所反映的概念是:行为及世界本身是由一系列的事件所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以未来为指向的线形因果关系。单一原因决定单一结果,是分析和认识事物最理想的形式。由于西方文化注重未来而非现在和过去,所以从众多的原因之中提取主因的做法导致了决策者采用单维尺度衡量其行动结果。但在中国文化看来,世间事物和人类行为皆由诸多原因和偶然性支配,计划和控制中常有人所不能及的因素。
(3)真实与现实的本质。什么是真实?在西方文化中,真实是与事实和外在表象是统一的。强调程式性知识的思维方式。而中国文化更信奉直觉,依靠非程式化的信息,凭直觉做出正确的判断。中国文化中的真实和现实存在于内心之中,而非外部世界。
二、内部聚集
(l)人性的本质。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美国人持“人之初,性本恶”观点。
基督教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一定的宗教信仰,人的罪行才能被饶恕。道德程序不足以约束人们的恶行,要用严格的法制来规制人们的行为。中国人对人性的假设很乐观,“人之初,性本善”,相信以道德秩序和礼制即可约束人的行为,沿袭以德治国的人治方法。对人性本质的假设决定了授权的自发性和管理体系的本质,例如,X理论基于人性本恶的假设,而分权理论则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是自控和自律的假设。
(2)人际关系。不同文化的人际关系的假设取决于人际关系与工作职责。多数西方人认为工作本身高于人际关系,关系会影响正确的理性判断。西方文化尽量避免复杂的人际关系,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责任。在西方社会中,率真、个性化和无牵连的人际关系仅是一种社会装饰而非社会制度的特征体现。而在中国文化当中,人际关系的价值一般超过工作本身,中国文化把和谐放在重要位置。人际关系中的社交只是一种表象,它所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体系。这种文化机制所根植的是一种更深层的文化模式。西方文化中人际关系的表层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体,而中国文化的人际关系背景却是一张深奥无形的网。
(3)特殊性与普遍性。人们处理问题时采取特殊性还是普遍性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假设。西方文化重理性、重科学、重法制的价值观决定了在处理问题时所采取的普遍性态度。在处理任何事情上一视同仁,较少注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之间的和谐,缺乏弹性。始终把真实和事实摆在首位,强调事实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相反,重感情、重和谐、重仁爱,在面对问题的态度上因人而异,弹性很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极典型的特殊主义倾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