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与服务管理创新研究: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汇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3063572
  • 作      者: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编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近年来,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简称:杭州城研中心)秉承杭州籍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城市学思想,以“打造立足杭州、面向全国的城市学智库”和“中国城市学研究的杭州学派”为目标,以探索城市化的“中国模式”和研究治理中国“城市病”为己任,按照问题导向的学术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中国城市化中最为突出、党委政府最为关注、市民群众反响最为强烈的“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教育问题”、“城市医疗卫生问题”、“城市住房问题”、“城市土地问题”、“城市文化遗产问题”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八大“城市病”,作为城市学研究工作的重点,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征集、评选、交流活动。我们设想借鉴“诺贝尔奖”的评选模式,开展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并以八大城市问题研究为基础,逐步形成八大门类的“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在“城市流动人口问题”方面,2010年至2013年,杭州城研中心先后以“农民工的户籍与市民化”和“农民工市民化与内需拉动”为主题,开展了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分别编辑出版了《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上下册)、《农民工市民化与内需拉动研究》(上下册)等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杭州城研中心围绕“城市教育问题”、“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五大问题,开展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其中,“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征集活动的主题是“流动人口的城市融人与服务管理创新”,活动共收到国内外参评作品330余篇(部),成果形式包括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我们邀请了流动人口问题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应征的作品进行预选、初选、初评,产生了入围50强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专家开展通信评审,评选出20篇入围作品。2014年10月,我们将召开由国内权威专家参与的专家评审会,最终投票产生“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钱学森城市学金奖”1名、提名奖10名、优秀奖若干名。
  为便于学术传播交流,杭州城研中心对“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征集主题的50篇入围作品进行汇编,在2014年中国城市学年会召开之际,编辑出版了《流动人口的城市融人与服务管理创新研究一一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汇编》,并编入《城市学文库·流动人口论丛》之列。由于时间匆忙,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展开
精彩书摘
  《城市学文库·流动人口论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与服务管理创新研究》:
  逐步摒弃原有的乡土习性,逐渐吸纳城市现代文明,且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上与城市居民趋同的过程,并认为文化心理的融合才是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实现的真正标志。如江立华认为(2003),流动人口进城,只是在社会角色、资源获取方式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尚未完成转变。流动人口原有的乡土观念和社会记忆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消解,并会在某种情况下得到不断的强化和放大,这种由于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浸染而残留在身份内部的遗传基因,会在城市中不断积累和构建,使得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等多种文化形式相互碰撞,造成流动人口内心的挣扎和无助,最终导致其在身份认同上的模糊化和内卷化。其三,社会关系网络分析范式,这一理论立足于人或群体之间的关联,认为由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等手段使得流动人口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在城市中得以复制,他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发展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分层和归属,最终形成城市的“差序格局”(张继焦,2004)。与此同时,在城市生活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之下,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是对城市中压抑生存状态的一种策略性适应方式,因而会在无形之中陷入认同内卷化(王春光,2001)。然而,这种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和业缘等关系而获取的社会资本,其核心可以看作是快速扩张“关系”的“信任”,这种以边缘化群体和基础性群体而积累起来的社会资本,对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流动人口内部的逐渐分化,其异质性和差异化明显增强,于是有人就会利用这种弱关系,从中获取资源,在与城市的对话和交流中,不断消解身上的乡土惯习,并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逐渐融人城市,最终完成身份的自我转变。
  通过对有关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文献进行回顾后发现,现有的研究具有明显的不足:在逻辑上,大多数的研究都采用了一种单一化的思维模式,往往会产生“应然必然”的逻辑定式,认为身份认同就是流动人口摒弃乡土惯习,对城市的现代性产生认同,并不断融入的过程。然而,这种研究思路往往会忽视城市居民是否愿意接纳和认可流动人口这一重要维度。在视角上,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围绕着社会学、人口学或政治学等维度展开,过分强调了制度限制、个人特征、社会资源等对身份认同产生的影响,忽视了身份认同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并且在时间和地域上分布极不平衡,为了争夺稀缺的资源,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竞争,这样就会导致身份的冲突、中断甚至破裂。在操作上,现有的文献大多数是对已有理论范式的补充和再描述,或者是对以往经验事实的检验和运用,未能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得出的结论往往过于雷同。因此,本文将尝试着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试图将身份认同置于“资源稀缺一自由竞争一社会变迁”的宏观视角下进行研究,认为资源所具有的稀缺性是流动人口到处迁移的根本原因,也是其身份能否真正实现认同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由资源稀缺性所导致的自由竞争,从而引发的社会变迁效应也会对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3研究逻辑和理论依据对于有关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后发现,无论是社会结构分析范式、文化适应分析范式,还是社会关系网络分析范式都未能脱离单向的经验性研究模式,把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实现身份认同当作一种必然的逻辑结果,往往忽视了他们以策略性方式实现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如认同、冲突、相持、对抗、失败等不同的社会情景以及反射在不同的社会现象上的差异化表现。与此同时,这些分析范式还有一个根本的缺陷——忽视了资源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并且在地域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导致流动人口之间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极不均衡,且具有异质性特点,这才是其融入城市的进程缓慢、在认同的过程中出现角色中断和模糊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在于经济基础的差异、制度性安排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强弱等等。
  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资源稀缺”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追捧,并视之为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此,本文将“资源稀缺”作为理论依据和逻辑分析的起点,认为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和有限性,在城乡之间和地域之间分布的不平衡,促使作为“理性人”的流动人口势必会向资源集中的城市地区迁移,以便获取更多的资源,用来满足生存及自我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资源结构和集中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细微变化,流动人口也会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行感知,从而放弃已有的住所,选择向另一个资源集中的地区转移。频繁的流动和迁移造成了流动人口对自我身份的迷失和困惑,原来的场域不见了,代之以陌生的空间,这种“似是而非”的错觉感给流动人口带来的是身份的中断和角色的模糊化。
  ……
展开
目录
居住证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制度后果及激励效应
——制度导入与阶层内的再分化
城市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经验、问题与对策
——以中山市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实践为例
城市落户条件的区域差异
一——基于全国46个样本城市的分析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对浙江省的实证研究
社会变迁视角下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实证研究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社会成因与预防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机制及路径选择
论同乡会对于城市流动人口融入与服务管理创新的启示
——以旧时衢州地方会馆和同乡会为例
人口有序管理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基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视角
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杭州解法
杭州市城郊接合部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服务使用与社会融合:香港新移民的一项探索性研究
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就学决策形成机制研究及政策建议
中国人口流动迁移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Return Migrants:The Rise of New Entrepreneurs in Rural China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研究
——基于传统与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建构
城市规模、幸福感与移民空间优化
北京市人户分离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伦敦都市区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及其启示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基于171个国家1961-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初衷达成度、公平感知度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
——基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调研数据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图景
——基于CFPS的发现
“十二五”时期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及其分担机制构建
——以跨省农民工集中流入地区宁波市为案例
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
乡一城移民(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实证研究
——基于五大城市的调查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测量、现状及政策启示
人口流动家庭化过程和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我国106个城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及其健康效应
——以深圳为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