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重读马克思》:
为此,马克思抛弃了欧文和其他学者持有的原始唯物主义。然而,在基本哲学术语方面的主要困难,在于分享我们世界和心灵的某些东西,得到了笛卡儿的支持。这些观点,普遍存在于知觉论:大脑就像一部照相机,记录了从外部世界接收到的数据。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代表性的或回应式的知觉论。
现在,这看起来好像并没有多少错误。这不是一种心灵的反应吗?对于马克思来说,问题在于它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解释。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在世界上是积极主动的,可以改变自然和他们所见到的事物。人们在世界上看到的绝大多数事物,不是简单地存在“那里”供我们去观察。相反,它们是我们人类以这样或那样方式努力创造出来的物体,或者,至少是改变过的物体。
所以,人类是这个世界上的积极分子,而不仅仅是他们周围世界的被动接受者。马克思祝贺唯心主义哲学家,特别是康德,第一个认识到这个真理,并对此加以系统性神秘化的发展。我们通过思考康德知识论的一些核心要素,可以明白马克思的想法。康德最具创新性的想法是,人类心灵通过分类方法和作用于现实的直觉形式来建构世界。因此,对康德而言,时间和空间,并不存在于我们外部的世界,而是我们为了对感知的现实进行组织整理并概念化而强加其上的“观念形式”。我们看到,事物与时间和空间相关,只是因为被构造的人类心灵是以此种方式观察事物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心灵是主动的。它创建了周围世界的主要方面。就某些重要程度来讲,这个世界是人类的建筑物。
根据马克思的说法,这个被康德“神秘化”的基本观点是,人类至少部分创建了他们所感知的世界。然而,马克思驳斥了康德的立场,支持黑格尔对康德做出的一些重要批评,然后,他又反过来批判了黑格尔。在黑格尔对康德的各种批判中,这里有两点是十分相关的。首先,对于康德来说,心灵具有普遍的、无关历史的特征。心灵的基本结构,在所有时代和所有地方,都是相同的。相比之下,黑格尔认为,人类心灵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发展,而且,同时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中存在,可能会达到不同的发展水平。但是,第二个更为重要的是,心灵可以通过与世界的互动而得到发展。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随着心灵去理解并努力感知这个世界,它发展出了更加丰富和更为精致的概念。当心灵产生了更高级的概念时,它就改变了自己本身。不过,黑格尔的观点,也是一种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是由心灵构成的。随着心灵的变化,这个世界也会因此改变。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已经接近了真相。心灵和世界,确实一起变化。但是,马克思也认为,黑格尔像康德一样,把真实情况弄得神秘化了。对黑格尔而言,伴随着我们概念发展的历史,任何事物都只是抽象地出现在思想层面上。不过,马克思不赞成这种观点。
总之,马克思识别并批判了两种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传统。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有缺陷的。因为这种唯物主义不主动思考的和无关历史的特征,未能理解人类在创造其感知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但是,人们赞美它理解人类与自然世界的连续性。唯心主义,在其最后的黑格尔形式中,懂得了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将自己局限在思想的发展之中。
……
展开
——雷丁大学理查德·贝拉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