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学前沿问题》:
(二)实事求是地丰富思想建设的内容
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针对政党、国家、社会等社会体系中的不同对象,在思想建设内容上更加注重开放包容。要着眼于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培养共产党人的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新时期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培养党员干部的现代国家治理理念。中国共产党是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国家治理理念的现代化。面对从革命到执政再到国家治理的转变,党的思想建设应根据党的任务、自身实际状况和时代发展要求,将培养共产党人的国家治理理念作为思想建设的一种重要内容。对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本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立场,树立起多元共治的现代治理理念,使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广大公民等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共产党员要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激发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合力。
二是树立党员干部依法治理的理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是要全体共产党员树立法治治理理念,破除传统的人治思维方式,改变治理体系行政化和强制性特征,破除运动式、会议式、活动式的人治模式,实现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各个领域的法制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法治化。
三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巩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道德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定向导航作用、凝心聚力作用、调整和规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四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