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幸福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61230
  • 作      者:
    高延春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高延春,女,1970年2月出生,陕西延安人,哲学硕士,现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教学与研究,先后在《江西社会科学》、《江汉论坛》、《社会科学家》、《求实》、《理论探索》、《理论导刊》、《广西社会科学》、《生产力研究》等各大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省级课题2项,地厅级项目6项,主持校级项目6项,参与“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育人模式”研究,获陕西省2012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陕西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建设。
展开
内容介绍
  幸福是每个人永恒追求的生活目的,实现人的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为了破解“幸福悖论”的世界性难题,回应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期待,助推实现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马克思幸福论》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践的观点,运用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统一、文本解读与现实关切相统一的方法,从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出发,研究马克思幸福论的理论来源,梳理马克思幸福论的形成过程,找出马克思幸福论的逻辑理路,阐述马克思关于幸福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提炼马克思幸福论的当代价值,力争形成较为系统地马克思幸福论的理论框架,为当下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马克思幸福论》可供大学生、研究生、哲学爱好者阅读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幸福论》:
  布鲁诺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对抗中世纪宗教神学最为不屈的勇士。他反对把痛苦与快乐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思想,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把二者统一起来,并看作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
  布鲁诺指出,“一切事物都由对立而组成;由此就得出下面的结论,就是:我们激情的结果,由于事物的复杂性,永远不会是一种不带某些痛苦的某种快乐;相反,我说,并且一再强调地说,在事物中,如果没有痛苦,即也没有快乐,……一般说来,在研究时终会判明,一个对立面是另一个对立面可以极其令人神往、可人心意的原因”。在他看来,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快乐和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完全可以看成是同一个东西。布鲁诺劝说人们,快乐中有痛苦,痛苦中有快乐,离开痛苦而去追求一种纯粹的快乐,是根本不现实的,所以,必须正确看待痛苦和快乐。“快乐并非快乐,因为他在现在就看到它的尽头。同样,苦难对他说来,也不是苦难,因为他借思辨的力量,在现在就已看到它的终结。”快乐与痛苦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并转化的过程当中,快乐的对立一端就是痛苦的开始。他认为劳动与享受也是对立的,没有劳动就没有享受。他要求劳动人民在从事劳动和遭受苦难时,不要感到辛苦和受苦,而要具有苦中作乐的劳动态度,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布鲁诺用他的辩证思想揭示宗教神学的谎言,认为企图把幸福与痛苦分裂开来,宣扬现世只能忍受痛苦而没有幸福,来世只有幸福而没有痛苦,完全是愚弄人民和骗人的鬼话。他号召人民不能屈服于黑暗的教会势力,只有勇敢地同它作坚决的斗争,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幸福和享受欢乐。
  布鲁诺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无所畏惧地揭露宗教神学的真实面目,指出了快乐与痛苦的辩证关系,对后来的思想家有深刻的影响,为世人树立起一个可歌可泣的丰碑。但他过于强调英雄伟人的作用,而忽视广大劳动人民的力量,这使他的幸福论也具有一定时代的局限性。
  第三节近代时期的幸福论
  17世纪是欧洲哲学史上全面繁荣的时期,近代哲学是在希腊文化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冲突中得以产生的,它继承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突出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幸福,更加重视对人的内心的反省,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审视,强调理性、经验,注重功利和现实的幸福,协调解决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包括经验论派的幸福论与唯理论派的幸福论,18世纪法国的各种幸福论,功利主义者的幸福论,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幸福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幸福论。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剥削实质决定了其幸福思想的自私性,只是为了满足本阶级个人利益和幸福,根本不可能考虑到劳动人民的现实利益和幸福。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幸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
一、兴起幸福研究的必然性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一章 西方幸福论的历史回溯
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的幸福论
一、梭伦的幸福论——钱财与幸福
一、苏格拉底的幸福论——知识与幸福
三、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快乐与幸福
四、柏拉图的幸福论——德性、智慧与幸福
五、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至善、幸福与德性活动
六、伊壁鸠鲁的幸福论——快乐、幸福与生活目的
第二节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幸福论
一、奥古斯丁的幸福论——上帝、来世与幸福
一、托马斯·阿奎那的幸福论——善、上帝与幸福
三、人文主义者的幸福论——凡人、人生的唯一目的、快乐与幸福
四、乔尔丹诺·布鲁诺的幸福论——痛苦与快乐
第三节 近代时期的幸福论
一、经验论派的幸福论
一、唯理论派的幸福论
三、18世纪法国的各种幸福论
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幸福论
五、英国功利主义者的幸福论
六、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幸福论

第二章 马克思幸福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 马克思唯心主义幸福论
一、马克思在中学时期对宗教幸福论的研究
二、马克思在大学时期对唯心主义幸福论的研究
第二节 马克思由唯心主义幸福论向唯物主义幸福论的转变
一、马克思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幸福论时期
二、马克思实现向唯物主义幸福论的转变时期
第三节 马克思唯物主义幸福论的确立
一、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幸福论的最初探索
二、马克思唯物主义幸福论的形成

第三章 马克思幸福论的逻辑理路
第一节 马克思幸福论的逻辑起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一、人的实践活动创造出现实的生活世界
二、人的幸福植根于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实践
第二节 马克思幸福论的实质:人的本质的实现
一、西方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二、人的本质理论的困境造成幸福论的根本对立
三、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科学的阐释了人的幸福
第三节 马克思幸福论的最高理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解放
一、人的发展与人的幸福
二、人的价值与人的幸福
三、人的自由与人的幸福

第四章 马克思幸福论中幸福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第一节 幸福的概念界定
一、幸福是人的需要的满足
二、幸福是人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的满足
三、幸福是对人的重大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的快乐体验
第二节 幸福的构成
一、幸福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
二、幸福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三、幸福包含的多重涵义
第三节 幸福的基本特征
一、客观性与主观性
二、真实性与虚幻性
三、绝对性与相对性

第五章 马克思幸福论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破解“幸福悖论”
……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