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源于其科学性。判断一个国家的理论指导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体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即是否体现“合规律性”;还要看它是否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即是否体现“合目的性”。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经过90多年实践探索,在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自身奋斗历程的全面总结和理性升华,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有着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作坚实基础,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自觉遵循和真正把握。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它关注的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崇尚人民主体价值观,把人民群众的发展诉求和利益实现切实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心任务,把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理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旗帜。理论自信包含三个方面含义,一是对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二是对理论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三是对理论价值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充分肯定,对正在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充分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坚定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公认,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两个一百年”的战略部署振奋民心。特别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的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强大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动力支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于其实践的成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及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还积极吸收当代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符合中国人民需要,适合中国国情;它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也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既不是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又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新路。它通过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探索改革旧的体制机制,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它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但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其独特性中所蕴涵的普遍性意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已经给中国带来巨大成功,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和赞誉。我们有理由也有底气坚定这种道路自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