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应性政治发展:中国从发展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观察:a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development-oriented government to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Chin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69933
  • 作      者:
    闫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闫帅,1985年生,政治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西政治发展与国家治理比较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闫帅编著的《回应性政治发展--中国从发展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观察》以当前的政府转型为研究对象,以国家一社会互动论为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中国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背景、过程和效果。在此基础上,本书指出,中国的政治发展遵循了一种“社会需求一国家供给”的变迁逻辑。以此逻辑为基础,本书进一步得出,中国的社会需求表现为一种“先经济权利,再社会权利,后政治权利”的发展路径,作为对社会需求的一种反应,国家供给相应表现为“先发展经济,再追求公正,后践行民主”的发展路径。*终,本书将这种“社会需求一国家供给”的政治发展逻辑称之为“回应性政治发展”,并对这一政治发展逻辑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评价。

展开
精彩书摘
  《回应性政治发展:中国从发展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观察》:
  第一阶段为立法探索时期,时间为1978—1991年,立法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行政对经济的干预、扩大法制对经济的管理。回顾来看,这一时期立法的主要任务是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立法的重点是经济法。为此,1981年7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负责对各经济部门制定、修订经济法规进行规划、指导、组织和协调。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也设立了负责经济与行政法规的部门,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立法。在此基础上,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制定并实施了1982年至1986年经济立法五年规划,探索运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运行及引进外资和依法行政的途径。经过这一段时期的立法努力,基本形成了“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思路。这一时期的立法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经济立法对经济秩序有了初步的规范,相关的立法涵盖了市场、企业和工商管理等方面,如《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企业破产法》、《企业法》、《税收征管法》等;二是通过经济立法对外来投资有了一定的规范,随着对外开放,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和资本也逐渐增多,为了充分利用外资、规范管理,陆续出台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
  第二阶段为走向完善阶段,时间为1992—2002年,立法的主要目标旨在凸显“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强调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这一时期的立法依然以经济立法为主,而且有了长足的发展。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与问题聚焦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设计
第一章  告别全能:发展型政府的兴起与实践
第一节  回应经济发展的转型
一  作为背景的全能型政府
二  全能型政府的制度困局
三  迈向发展型政府
第二节  发展型政府的中国实践
一  经济政策导向的治理
二  发展理念的制度实践
三  稳定理念的制度实践
第三节  发展型政府的制度绩效
一  从经济增长到政治发展
二  迈向基础性权力
三  地方与社会的复兴
第二章  治理困局:发展型政府的异化与危机
第一节  发展理念异化与分配正义危机
一  发展理念的异化:GDP崇拜
二  分配正义的理想标准:政府过程的视角
三  政府职能错位与分配正义危机
第二节  稳定理念异化与利益表达困境
一  稳定理念的异化:刚性稳定
二  利益表达的理想方式:公民参与的视)
三  政府分类控制与利益表达困境
第三节  从治理异化到治理危机
一  治理异化:国家能力的畸形发展
二  治理危机:社会抗争的转化升级
第三章  社会何求: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公正
第一节  社会需求的转向
一  民众行动的议题指向:社会公正
二  民众行动的基本属性:依法抗争
第二节  需求背后的权利逻辑。
一  权利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  公民与政治权利优先的西方逻辑
三  经济与社会权利优先的中国观念
第三节  需求转向的社会基础
一  我们是一个公民社会吗?
二  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四章  政府何为:从发展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
第一节  回应社会公正的转型
一  何谓服务型政府:从舶来词到本土化
二  迈向服务型政府:从必要性到可行性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中国实践
一  社会政策导向的治理
二  政府积极职能的回归
三  政府消极职能的回归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的制度绩效
一  国家能力的重构
二  行政民主的兴起
第五章  政治发展:政府转型的逻辑与效果分析
第一节  政府转型的内在逻辑:回应性政治发展
一  政府转型的实践特点:从抗争到回应
二  政府转型的理论思考:回应性政治发展
第二节  政府转型的现实效果:非选举问责
一  非选举问责:基于一般理论的考察
二  非选举问责:基于一般实践的考察
第三节  政府转型的未来展望:困境与超越
一  政府转型的困境
二  对于困境的超越
结语:在国家与社会互动中理解中国的政治发展
一  过程中的“国家一社会互动论”:政府转型的特征
二  结论中的“国家一社会互动论”:离理想有多远?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