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张载思想研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学术界在研究张载的“经学本原”时,往往把视野局限于张载的哲学思想。实际上,哲学思想并非张载思想的全部内容。张载一向主张“道学”与“政术”的“不二”原则(《文集佚存·答范巽之书》),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学理探索——这是张载思想体系中的“体”,而且还包括“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政治抱负——这是张载思想体系中的“用”。因此,在探察张载的经学思想时,我们需要把视野扩展到张载思想的整个体系。
张载的经学思想离不开唐宋时期的学术大变革背景。汉唐以来,与佛、道二教关于宇宙本质、人性内涵及道德修养等“精微”之论相比,儒学在新的理论建树方面显得相形见绌。华严宗五祖宗密在《原人论》中指出:“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这种文化态势直到北宋初期依然没有改变。宋初智圆指出,“反妄归真”“复乎心性”是佛教优于儒、道二教的理论特点。净源编纂《策门三道》,其中有《儒释言性》一篇,列举了儒、释二家各种心性说供世人思考,并指出:“然则周孔罕言性命,而佛祖之训详矣。”张载弟子范育在《正蒙序》中也对这种情况讲行了描述。
自孔孟没,学绝道丧千有余年,处士横议,异端间作,若浮屠老子之书,天下共传,与六经并行。而其徒侈其说,以为大道精微之理,儒家之所不能谈,必取吾书为正。世之儒者亦自许曰:吾之六经未尝语也,孔孟未尝及也,从而信其书,宗其道,天下靡然同风;无敢置疑于其间,况能奋一朝之辩,而与之较是非曲直乎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