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战略》:
1946年9月,即解放战争进行3个月之后,为了进…。步统一全党全军的作战指导思想,加速战争进程,毛泽东对战争初期的作战经验进行了科学概括,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起草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对党内军内的指示。并在同年10月撰写的《三个月总结》党内指示中强调,不论高级指挥员,或中下级干部都必须学会此种作战方法。又在1947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会议报告中,把这种战法作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指出,“每战必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是战胜国民党军的主要方法,也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这种战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如此就能最有效地打击敌军,充分地补充自己;使人士气沮丧,我则人心振奋;能迅速地转移兵力以各个歼灭他路之敌。实行这种战法在作战指导方面应注意和强调:在战役战斗部署方面,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六倍、或五倍、或四倍,至少也要三倍于敌的兵力,反对平分兵力。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撰写的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代表作所系统阐述的这一军事思想,延伸发展到十大军事原则,是毛泽东军事战略形成的第四个大节点。
集中优势兵力是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指出:“战略的奥妙就在于集中兵力。”克劳塞维茨说:“战争上最重要而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毛泽东历来强调在敌强我弱、敌优我劣条件下,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他就提出反对分兵击敌,主张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我或等于我或大于我之敌。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明确提出集中兵力是红军作战的重要原则,指出:从战略防御中争取胜利,基本上靠了集中兵力的一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泽东军事战略的重要原则,既是人民军队的主要作战思想和传统的作战方法,也是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争目的和达到歼灭战的重要手段。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还撰写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将革命进行到底》、《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关于三大战役决战的相关文电、指示等,丰富和强化了他关于战争、战略策略等问题的论述。毛泽东运筹帷幄,在解放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中,都展现了他作为伟大军事统帅正确灵活的战略指导艺术,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战略。
总结毛泽东在战争年代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与战术、进攻与防御论述,其主要观点有:(1)战略持久,战术速决。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而且有强大的封建势力和在一定时期内勾结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以与人民为敌的资产阶级反动派。革命力量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聚积和锻炼,才能成为一支足以最后战胜强大敌人的力量。(2)敌人是战略进攻,我军是战略防御。毛泽东指出:“反对战役的持久战和战略的速决战,承认战略上的持久作战和战役的速决战。”我军可以利用地广和兵多两个长处,不作死守的阵地战,采用灵活的运动战,以几个师对他一个师,几万人对他一万人,几路对他一路,从战场的外线,突然包围其一路而攻击之。(3)战略防御,战术进攻。战略上处于劣势,则创造战术上的优势,体现为战略上的积极防御和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毛泽东说:“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他既与只承认进攻不承认防御的“左”倾盲动主义作斗争,又与只讲防御不思进攻的右倾保守主义作斗争。(4)战略藐视,战术重视。毛泽东指出:“为了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在一个长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概念,就是说,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也就是说在整体上我们一定要藐视他,在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重视他。”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战略在抗美援朝战争和保卫国防斗争中,又充实了许多新的内容,主要是维护国家利益、防止战争的军事战略思想。
抗美援朝战争,展现了毛泽东的胆识及新中国的气魄。用战略的眼光看,朝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在美国武装侵略朝鲜而朝鲜军民不能进行有效反击之时,则意味着在中国东北的战略大门也朝夕不保,国将永无宁日。出兵能否打赢,当时的毛泽东也并无绝对把握,但他有着从战争中积累的作战经验以及敢于牺牲、勇于作战的志愿军战士。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