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毛泽东军事战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569842
  • 作      者:
    陈宇主编
  • 出 版 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毛泽东军事战略》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战略家毛泽东、建军战略、游击战战略、运动战战略、根据地战略、人民战争战略等内容。《毛泽东军事战略》由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15年6月第1版,2015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展开
精彩书摘
  《毛泽东军事战略》:
  1946年9月,即解放战争进行3个月之后,为了进…。步统一全党全军的作战指导思想,加速战争进程,毛泽东对战争初期的作战经验进行了科学概括,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起草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对党内军内的指示。并在同年10月撰写的《三个月总结》党内指示中强调,不论高级指挥员,或中下级干部都必须学会此种作战方法。又在1947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会议报告中,把这种战法作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指出,“每战必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是战胜国民党军的主要方法,也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这种战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如此就能最有效地打击敌军,充分地补充自己;使人士气沮丧,我则人心振奋;能迅速地转移兵力以各个歼灭他路之敌。实行这种战法在作战指导方面应注意和强调:在战役战斗部署方面,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六倍、或五倍、或四倍,至少也要三倍于敌的兵力,反对平分兵力。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撰写的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代表作所系统阐述的这一军事思想,延伸发展到十大军事原则,是毛泽东军事战略形成的第四个大节点。
  集中优势兵力是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指出:“战略的奥妙就在于集中兵力。”克劳塞维茨说:“战争上最重要而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毛泽东历来强调在敌强我弱、敌优我劣条件下,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他就提出反对分兵击敌,主张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我或等于我或大于我之敌。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明确提出集中兵力是红军作战的重要原则,指出:从战略防御中争取胜利,基本上靠了集中兵力的一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泽东军事战略的重要原则,既是人民军队的主要作战思想和传统的作战方法,也是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争目的和达到歼灭战的重要手段。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还撰写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将革命进行到底》、《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关于三大战役决战的相关文电、指示等,丰富和强化了他关于战争、战略策略等问题的论述。毛泽东运筹帷幄,在解放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中,都展现了他作为伟大军事统帅正确灵活的战略指导艺术,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战略。
  总结毛泽东在战争年代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与战术、进攻与防御论述,其主要观点有:(1)战略持久,战术速决。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而且有强大的封建势力和在一定时期内勾结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以与人民为敌的资产阶级反动派。革命力量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聚积和锻炼,才能成为一支足以最后战胜强大敌人的力量。(2)敌人是战略进攻,我军是战略防御。毛泽东指出:“反对战役的持久战和战略的速决战,承认战略上的持久作战和战役的速决战。”我军可以利用地广和兵多两个长处,不作死守的阵地战,采用灵活的运动战,以几个师对他一个师,几万人对他一万人,几路对他一路,从战场的外线,突然包围其一路而攻击之。(3)战略防御,战术进攻。战略上处于劣势,则创造战术上的优势,体现为战略上的积极防御和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毛泽东说:“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他既与只承认进攻不承认防御的“左”倾盲动主义作斗争,又与只讲防御不思进攻的右倾保守主义作斗争。(4)战略藐视,战术重视。毛泽东指出:“为了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在一个长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概念,就是说,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也就是说在整体上我们一定要藐视他,在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重视他。”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战略在抗美援朝战争和保卫国防斗争中,又充实了许多新的内容,主要是维护国家利益、防止战争的军事战略思想。
  抗美援朝战争,展现了毛泽东的胆识及新中国的气魄。用战略的眼光看,朝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在美国武装侵略朝鲜而朝鲜军民不能进行有效反击之时,则意味着在中国东北的战略大门也朝夕不保,国将永无宁日。出兵能否打赢,当时的毛泽东也并无绝对把握,但他有着从战争中积累的作战经验以及敢于牺牲、勇于作战的志愿军战士。
  ……
展开
目录
绪论:军事战略家毛泽东
一、战争实践极其丰富的军事家
(一)“被迫上山打仗”
(二)“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过的”
(三)“懂得怎样打仗,怎样打胜仗”
(四)“战地黄花分外香”
二、善于总结经验的军事理论家
(一)“从战争学习战争”
(二)“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
(三)“从失败取得教训”
三、集军事统帅与理论家于一身
(一)著作等身的军事理论家
(二)同为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的兵家大师
四、别具一格的军事战略体系
(一)毛泽东军事战略体系形成的四大节点
(二)毛泽东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军事战略来源的三大特色
五、誉满天下的伟大军事战略家
(一)令对手不得不佩服
(二)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和尊重
(三)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当代价值

第一章 建军战略
一、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一)军队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二)与削弱党的领导的倾向作坚决的斗争
(三)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二、三大任务,三大民主
(一)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二)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
三、三大纪律,三大作风
(一)人民军队的严明纪律
(二)人民军队的三犬作风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
(一)建军宗旨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二)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阶级本质的深刻反映

第二章 游击战战略
一、承认红军的游击性
(一)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
(二)边界旗子始终不倒
(三)反“围剿”战争中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
(四)游击战争在民族革命战争中将有极大战略作用
二、主力部队充任战略的游击支队
(一)独立坚持华北抗战
(二)新四军各支队在华中战略展开
(三)在一定条件下,平原也能发展游击战争
(四)山地、平原游击战并举
三、以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为战略枢纽
(一)指导山东党领导人民武装起义
(二)派八路军主力去山东
(三)统一山东的军事指挥
(四)对华中游击战的指导
四、解放战争时期敌远后方游击战争
(一)1949年前粤桂湘游击战争
(二)粤桂湘各游击根据地的攻势作战
(三)粤桂湘各地人民游击武装配合人民解放军赢得最后胜利
(四)云贵川康地区的游击战争

第三章 运动战战略
一、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
(一)在“走”的“运动”中打赢
(二)反“围剿”中的游击性、流动性运动战
(三)运动战与游击战的关联
二、诱敌深入,舍得放弃非优势战场
(一)作好军事退却的战争准备
(二)民众支持是取得运动战胜利的基础
(三)诱敌深入,依托足够纵深的战场作战
(四)舍得放弃,明确人地得失关系
(五)运动战中进攻和防御的辩证关系
三、避实击虚,正确处理好“打”与“走”的关系
(一)知彼知己,有效利用情报信息是运动战的前提
(二)四渡赤水,机动灵活的经典运动战
(三)在运动中创造主动条件
(四)“走”与“打”的辩证关系
四、选准主要作战日标打歼灭战
(一)把运动中或立足未稳之敌作为主要作战目标
(二)八路军对日作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三)运动战中“各个击破”的要点是打歼灭战
(四)运动战中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
五、运动战向阵地战的发展
(一)带决战性战略反攻中的运动战
(二)三大战役大开大合,全国成为运动战大战场
(三)运动战与阵地战的关联
(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战略指导特点

第四章 根据地战略
一、先有党组织,而后才有根据地
(一)先有少数知识分子党员,到有大部分农民党员
(二)巩固根据地,党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发动和组织民众
二、根据地的地缘政治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以建立农村根据地为开端
(二)军事割据的有利地理条件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首先在井冈山应运而生
(四)从地域分布看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
三、建设革命政权
(一)政权建设始于武装暴动
(二)政权扩大呈波浪涟漪式发展
(三)政权领导者从斗争中涌现出来
四、坚持武装斗争
(一)“诱敌深入”作战的重要依托
(二)以武装斗争开辟和支撑根据地
(三)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
(四)在战略进攻中建立新的根据地
五、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
(一)解决了土地问题也就赢得了农民
(二)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政策,巩固根据地
(三)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四)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

第五章 人民战争战略
一、人民战争是正义的、群众的战争
(一)人民战争的正义性
(二)人民战争的群众性
二、建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
(一)人民战争是以武装斗争为主的综合实力的较量
(二)把人民军队作为实施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
(三)形成有利于发挥人民战争整体力量优势的武装力量体制
(四)适时转变和创新“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实现形式
三、必须建立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基地
(一)战略任务和战争目的以根据地为依托
(二)只要有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危险,必须建立战略后方
四、人民战争要坚持军事手段与非军事手段的结合
(一)战争是各种力量的总体较量,必须举全国之力开展战争
(二)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的密切配合
(三)适时灵活地推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的结合和转化
五、人民战争的灵活机动战略战术
(一)人民战争实质是唯物辩证的用兵方法
(二)人民战争的关键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性
(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确保战争主动权
(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五)适时进行以主要作战形式为基本内容的战略转变
(六)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
……

第六章 持久战战略
第七章 决战战略
第八章 心理战战略
第九章 决策战略
第十章 策略战略
第十一章 对台战略
第十二章 周边战略
第十三章 国防战略
结语:论毛泽东军事战略思维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