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引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58098
  • 作      者:
    杨增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引论》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着重引入和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引论》通过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梳理,以及对学科论域中的“生态”与“环境”概念比照,引出和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的三种基本框架,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的合理性、价值性及条件限定,并运用生态分析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等学科基础理论问题,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实践问题作了系统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引论》: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一是基于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认识,二是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本身的认识,三是基于对自身价值的实现规律的认识,四是基于对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价值关系运动规律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和它对人和社会需要的价值运动规律就构成了评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的两个尺度。①一般而言,或者说从学术界普遍的做法来看,在阐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时,通常还是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范畴②来展开的,换言之,归根结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立论的,只不过这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在地存在和表现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与对社会两者的相互价值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结合、互为统一的。这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源自于作为个体的人与作为“类”存在的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是不可分离的关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指出:“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个体是社会的存在物。”③“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①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更加明确地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具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②“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③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当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概念中所讲的主体——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人所组成的”。④将生态的价值观借用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正是一种人作为人的存在方式。通常我们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确立自身,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人在实践中结成相互关系即社会关系,往往决定着一个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既源于实践,本身也是实践,即作为一种实践形式而存在。笔者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反映了一种具有桥接性的功能,它将一定社会的合理、公正、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念以自身固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供社会成员们选择的同时,也试图让人们来普遍地接受这种能够反映该社会系统自身独特属性和本质的思想观念。当人们普遍选择并接受这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人们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融入了这一社会共同体,并从这一共同体中获得自身独自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换言之,也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完成。因此,社会生活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个体的意志同公共的意志(众意)应该是在某种意域上存在一致性重叠或贴近性交合的。这种重叠与交合的过程即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化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个人从出生到成熟并走向死亡的全过程。当中,社会化的主体方式正在于教育,社会化的核心是政治社会化,因而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方式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本身处于人的实践中,因此接受教育也是个体与世界发生关联的一种方式,是个体理解世界理解自我的最初尝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缘起与概况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引入生态问题的缘起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根本关注
二促进学科研究思维范式渐进发展的自觉
三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过程理论的需要
四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视野的探索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一当前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二当前研究的主要涉域
三现有研究的总体评析与展望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主要方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域中“环境”与“生态”辨析
第一节 不同学科论域中的“环境”与“生态”概念
一“环境”与“生态”的词源学考察
二教育生态学语境中的环境与生态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环境”与“生态”的界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环境”与“生态”的比较
一作为概念本身的环境与生态比较
二作为分析方法的环境与生态比较
第四节 从环境到生态视域转换的学科理论意义{
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认识
三一种研究尝试:作为新的分析范式

第三章 生态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类认知
第一节 “生态”理解的三重性
一本体理解:作为实体描述的生态概念
二方法理解:作为方法论的生态概念
三价值理解:作为价值观的生态概念
第二节 生态视域蕴含的内在特征
一从局部考察到整体观照
二从系统研究到研究系统
三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
四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
五从人类中心到生态本位
第三节 “生态”理解的启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三种视域
一本体立论: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塑造人的社会生态系统
二方法立论:运用生态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三价值立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入共同属于有机和谐共生体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及其分析视域的合理性
第一节 唯物史观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认识前提
一“人类社会有机体”理论映证:人、自然与社会的一体性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探究的前提条件与价值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及过程的生态解读
第七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教育有效性的生态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