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插柳》:
东北人与山东人还有许多共同点:不贪便宜、不算小账,呼朋唤友,钱袋不分你我;快意恩仇,为朋友两肋插刀,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喜交友、守信用,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要。有朋有客远方来,即使家里揭不开锅,借钱借粮也必须有酒有肉;心无芥蒂,快人快语,毁誉均在人前,有时让人高兴,有时则让人下不来台;大块割肉,大碗吃酒,一次买半两点心的人,为他们所不齿,不会被引为朋友。如此等等。
然而,由于生存环境不同,物换星移,久而久之,东北人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山东人区别开来。
我观察,东北人比山东人能言善辩,幽默风趣。这大概与他们生活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同有关。山东是孔孟故里,传统文化发源地。传统文化固然滋养了山东人,也给他们戴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非礼毋视,非礼毋听,非礼毋言”,言语举止稍有不合古训,千夫所指,里巷讥诮,久而久之,沉默是金,山东人没有办法口齿伶俐,幽默风趣。再加上齐鲁人口稠密,天灾频仍,人祸相继,生活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哪来的性情幽默,口吐莲花?
山东人出了关,面对着地远天高,群山苍茫,举目四顾,惟天惟地,礼或非礼,有谁介意?“孔子西行不到秦”,关外胡夷久居之地,化外之民,不受中国皇帝节制,也不受儒教的熏染。久居关东的山东人与五胡杂处,攀亲结缘,互市互易,自然染上了狂放不羁之气。这些闯关东的汉子,舍弃祖宗基业,到蛮荒之地讨生路,是中国的“牛仔”,本就比一般的山东人多一点“自由主义”。关外的自然环境,使这种自由精神得到了张扬、膨胀,心灵愈加解放。再加上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美,“插上一根车杠,就可以长出一辆马车来”(契诃夫语),生活要比在山东好得多。以前在山东衣食无着,儿啼饥而妻号寒,七尺男儿未免羞惭于内,木讷于外。现在靠力气,可以养活老小,增强了自信心,实现了个人价值,而幽默风挥是自我感慌良好的表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