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协商民主典型案例选编》:
“干群恳谈例会”制度作为涵盖组织、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制度体系,作为涉及面较广的一项创新工作,必须真推实抓,不断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必须不断改进工作,强化配套措施,使之机制化、经常化;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就会“昙花一现”。为此,全县围绕恳谈会定期开、开得好、见实效三个关键,采取了六项措施,即坚持“六靠”:
1.靠领导推动基层。24名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一个先进村、一个后进村。每到周一,县级领导干部除重要公务难以脱身外,统一沉到联系点参加恳谈会。县委书记带头参加分包村恳谈会,其他县级干部定期到村与群众恳谈、协商问题。24名县级领导干部的行动,不仅解决了48个村的问题,而且给乡、村干部送去了真抓、常抓的强烈信息,同时还解决了一大批一个村、一个乡难以解决的问题。
2.靠干部凝聚拉动。组织干群恳谈例会,乡、村干部是主体。这支队伍如果缺乏凝聚力,再好的制度也难落到实处。为此,相继开展了乡村班子集中整建、后进村百日攻坚、“两室”建设集中攻坚等活动,大力推进“素质工程”,对乡、村干部进行大整训,提高了整体素质。同时,坚持在组织恳谈例会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在实际工作的推行中强化政策指导、分类指导、现场指导。为保证恳谈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县委指导乡、村干部规范恳谈会参加范围,除乡镇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离任干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参加外,鼓励所有群众参加。为体现恳谈会平等对话、民主公开的原则,防止出现“乱谈会”“一团和气会”,也防止发生有碍团结的“冲突会”,县委对恳谈会的基本程序进行了规范,明确会前准备、会中组织、会后落实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措施,县委直接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专题培训班,教法引路,组织10个示范村的干部上台现身说法。同时,8个乡镇党委对其他“两委”干部进行了轮训,从而提高了乡、村干部组织恳谈会的自觉性和实际本领。
3.靠党员带动群众。干群恳谈例会的生命力取决于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近年来,全县坚持和完善党课教员制度,每村明确一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党课教员,围绕“积极参加、深入恳谈、主动帮改”,每月到村给党员上一次党课。县委还把参加干群恳谈例会情况列为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每年对评议工作进行抽查、审核。全县先后有200名党员因参加恳谈会不积极、不配合村里工作、不尽义务而被评为不合格或基本合格党员。广大农村党员成为干群恳谈例会的主力军、助推者。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帮带作用,在全县推行了党员联系户制度,组织每名党员联系2-3名农户,帮支部动员,帮支部工作,帮助解决恳谈会中提出的问题,不仅保证了恳谈会的规模,而且提高了恳谈会的质量。
4.靠机制牵动全局。重点是强化监督和保证措施,建立健全制度,坚持分层次规范管理。在县一级重点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参加联系点恳谈会制度、对乡镇专项考核制度、周一巡查制度、部门分工负责制度。在乡镇一级重点建立了党委协调督办制度、乡镇干部包村制度、包村干部月汇报季讲评制度、专项考核奖惩制度。在村一级重点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议定问题解决督办卡制度。统一制发了恳谈会记录簿和议定问题督办卡,由指定的乡、村干部记录,乡、村分别留存,乡镇党委督办落实,县委党建办抽查落实情况。二是议定事项进展通报制度。每次恳谈会上,乡镇包村干部和村主要干部将上次恳谈会议定事项的进展情况给与会人员进行通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