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最全最全的哈佛哲学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37476
  • 作      者:
    王惠敏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哲学是无用之大用,生活本身就是哲学,我们要怎么生活,要活出怎样的自己,这就是一种哲学。读完这本书,彻底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柏拉图、伏尔泰、尼采、叔本华、黑格尔、笛卡尔、苏格拉底、弗朗西斯·培根、卢梭、罗素……13个哲学派系、35位伟大哲学家的故事、211条哲学经典常识。对于没有哲学基础,又善于思考和学习,渴望了解哲学常识的读者来说,读这一本就够了。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大学培养了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众多商业领袖。除此之外,哈佛大学还拥有造就诸多哲学家的哲学系。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哈佛,但每个人都应该学好哈佛哲学课。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惠敏,知名自由撰稿人,喜欢安静与独步行走。热爱文学,立志于写作,将优质的文化传播给读者,已出版多本畅销著作,颇受读者和业界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最全最全的哈佛哲学课》内容简介:
  身处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幸福感下降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相随的,还有其他诸多的人生难题:理想与现实的偏离、欲望与理智的博弈、道德底线的捍卫与重建、善与恶的甄别、爱与恨的纠结……人们在困境中孤独、迷茫,乃至麻木。
  对此,马可?奥勒留曾给出过明确的答案:“世上有什么能指引我们的人生?有一个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哲学。”
  从表面上看,哲学貌似没什么用。但实际上,哲学对人生的意义重大。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哲学,我们要怎么生活,要活出怎样的自己,这就是一种哲学。
  《最全最全的哈佛哲学课》是来自哈佛大学哲学系的普及型常识书,几乎囊括了哲学的所有命题,堪称史上最全的哲学课。本书涉及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何为真正的成功、我们的生存价值又是什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真爱是付出还是索取……而且,本书还将告诉你如何处理这些重大问题,协助你解开关于人生、职场、恋爱等种种疑惑。

展开
精彩书摘

  肉欲的享受不妨碍心灵的救赎———幸福是合理地满足欲望
  肉欲的享受不妨碍灵魂的救赎。
  —马丁·路德
  伊壁鸠鲁曾说过:“当来自欲望的痛苦解除时,简朴的菜肴和奢华的盛宴提供同样的愉悦。”在这样的语境中,“欲望”一词应该跟痛苦归为近义词,更进一步说就是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其实,客观地说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所说的幸福就应该是健康的、正常的或安乐的状态。这种状态离不开快乐的体验,否则就谈不上什么幸福。
  在《太阳照常升起》里,有个无能软弱又多愁善感的家伙叫科恩,他坐在咖啡馆里对杰克·巴恩斯说:“日复一日,我却从来没有生活过。”
  再有,在《伊凡·伊奇》里,伊凡·伊奇度过了富裕但却空虚的一生,在自己的生命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心中突然似有所悟:“也许自己未能像应该的那样活过。”
  这些话不高深也不玄妙,却符合人们自省生活的常态。伊奇在生命的尽头能有这般思量,也总算是意识到了什么。一个富裕,一个贫困,欲望的满足程度有着巨大的区别,从他们都没能获得幸福的情况来看,欲望和幸福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相悖关系。但是大多数的宗教都排斥甚至贬低感官的快乐,他们认为沉溺于感官快乐的人,不可能了解真理是什么,上帝是什么,爱是什么,所有至高无上的东西他们都无从感知。其实,追求快乐与道德之间并不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从某些方面还可以说快乐是德行的前提,没有快乐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获得愉悦的体验,那么维持道德也就变得困难起来。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对于各生命体而言,生存是第一位的,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生存面临难题,就必然会失去道德上的标准。
  我们的心灵会向往崇高,向往一种纯粹的精神力的愉悦。但是,令人感到尴尬的是,我们还拥有一个非常现实的肉体,它是我们纯粹灵魂的依托。所以很多找到自己心灵的人常常会陷入各种纠结中,心灵和肉体各有各的需求,这不是对或错的问题。比如,一个失去了儿子的母亲终于停止哭泣,端起了饭碗,因为她饿了,这是一种比精神需求更紧迫的需求。那个含情脉脉的姑娘再怎么舍不得也要离开情人一小会儿,因为她需要上厕所。心灵和肉体,于我们而言两个同等重要地存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它们之间的博弈,决定着人的生命状态。心灵过于强大,人生难免会陷于虚空和玄妙之中,得不着实实在在的生活。肉体的享乐主宰的人生,会找不到灵魂的所在,当心灵的黑洞吞噬一切物质带来的快感之后,便会沦为行尸走肉。心灵和肉体,心灵愉悦和感官体验,寻求它们和谐共处的方法便是幸福的一大要务。幸福的人生必须做到灵魂和肉体的和谐,不然,当我们的心灵在天堂享受幸福或在地狱体味悲伤时,肉体往往不合时宜地把它拉回到尘世。
  我们就必须承认人的幸福就在人的感性生活中,就在欲望的满足与快乐之中。我们必须承认满足与快乐符合人性基本的特点,也是符合道德的幸福。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放大这种特点,我们在承认它的合理性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做到这种利己的幸福符合情理,就不能因利己而以自我为中心,打着幸福的旗帜损害他人利益。这里说的符合情理,就是要遵循特定的社会规范。不然的话,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利己,最终都可能成为既不利人也不利己。
  课堂收获
  人情冷暖论到极致,不外乎天地间的一个情字;天下大道论到极致也逃不过饮食男女的柴米油盐。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存在是人的一个客观属性,它们的共生共存造就了一个完整的人。肉体和灵魂的博弈是生命的一个存在特征,幸福的人生要求完整与和谐就必须承认和满足肉体和心灵的双重需求。唯其满足还远远不够,还要实现两种需求间的相互牵制,以达到一种最为稳定的平衡,这种平衡我们叫作和谐。在和谐状态下,它们之间的这种牵制算得上是相互的保护。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救赎,双重救赎之下,幸福实实在在,唾手可得。
  人的尊严在于思想——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真正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
  —柏拉图
  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更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就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
  对于人来说,人的本性是原有的,而人格却是后天修为的。所以,人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能够超越自我;而禽兽只有一个形体世界与物质世界,根本不能超越自我而有所成就。这就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原因。
  帕斯卡尔曾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又说:“人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因而,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那么,人的这种思想又是什么呢?这种思想就是,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悲,比如一棵树它不可能认识到自己可悲,然而人却能做到。因此,能够认识到自己可悲是可悲的,但由于人能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可悲,却是伟大的。因为,这一切的可悲其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
  人的思想很重要,健康的思想掌握着你人生的方向,人的未来走向哪里,选择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思想就左右着你的一切。人之所以为自己头上加了“人”这顶皇冠,就是人类比动物思想发达。人缺少了思想,就等于缺少了灵魂,没有了灵魂,就犹如一具行尸走肉。
  人类文化的整体,就是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结合体,精神与物质的结合才构成了一个完整无缺的整体。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赶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这就逐步使人类的进化,走向了一个极端,这个结果也有可能使整个人类最终走向自我毁灭。但是,人类不会等待毁灭,因为人类有思想。
  动物主要靠本能生存,而人主要靠思想生活;如果人没有高贵的思想,那这个人与动物没有本质的差别,差别仅仅在于形体的不同,就像蛇与马一样,它们都是动物,形体却不同。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苇草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是它使人拥有尊严,是它形成了人的伟大。
  每时每刻人类都在追求着自己的尊严,但是人类却不是求之于空间,虽然宇宙便囊括了人并吞没了所有人。人类是求之于人的思想本身,正是因为人类有这样一个支点——思想,所以人囊括了宇宙。
  思想是伟大的,但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就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所以,人类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逸,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而且,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来自别人的关注,因此,正因为思想,所以人类也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的生活。
  所以说,人类因思想而伟大,但只有思想还是不完整不完善的,还要有相应的行动来完成思想的完善。因而,这就需要思想和行动相统一。思想与行动,二者之间就是相辅相成辩证存在的。人如果只有行动而没有思想指明方向的话,那就谈不上出成绩。
  同样,人若只有行动而没有思想,那么思想就无法表达出来,就谈不上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人不能脱离行动谈思想,更不能只有思想而淡化行动,所以,有思想就要有行动,行动就是思想成为现实而使得一个人成为伟人的必然载体。
  总之,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人的思想没有得到行动的证实,就不会为更多的人接受,那么他也不能最终影响或者改变时代或者其他,也就更谈不上伟大了。
  课堂收获
  人生最重要的是思想。一个有思想的人,即便没有手、没有脚,天生残疾,他也能够成为巨人。否则,就只能是块顽石。一个人如果没有带着思想去生活,那么,他只能是活着,而不是生活。所以,对每天的工作、生活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任何一个灵感的到来,都会给心灵带去养分,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灿烂。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才是我们存在于世的意义,是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哲学的开始
哲学的源头-为万物寻找本原
“哲学”的希腊语Philosophia-“有智慧”更是“爱智慧”
哲学家的标志和哲学的开端-thauma(惊奇)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世界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抽象-哲学的根本特点
哲学的任务-哲学是一剂良药

第2章 哲学的派系
米利都学派-用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
毕达哥拉斯学派-世界万物皆为数
爱利亚学派-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
爱非斯学派-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原子论者-一无所有的空间就是真空
智者学派-为了辩论而辩论
怀疑主义学派-除了怀疑,还是怀疑
快乐主义学派-快乐是最高的善
斯多亚学派-让理性而不是欲望统率自己
经院学派-注重经验和理性
新柏拉图主义-心灵因达到高境界而变得平静
逍遥学派-作为存在的存在
后现代主义-自我是关系中的自我

第3章 哲学家的故事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源
阿那克西曼德-万物诞生之源也是其结束之因
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芝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恩培多克勒-“爱”是结合、和谐、一致的力量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理念论和理想国
卢克莱修-宇宙的无限性和无限多的世界
普罗提诺-物质是由灵魂创造出来的
圣·奥古斯丁-信仰第一,然后理解
爱留根纳-信仰应当服从理性
罗吉尔·培根-危险莫过于愚昧
邓斯·司各脱-完善的知识是个别的知识
威廉·奥卡姆-若无必要,勿增实体
蒙田-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
弗朗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托马斯·霍布斯-自由与必然是相容的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洛克-新生儿的心灵就像白纸一样干净
乔治·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孟德斯鸠-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的事情
伏尔泰-人类最宝贵的财产是自由
休谟-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
让-雅克·卢梭-每个人都享有自由的权利
伊曼努尔·康德-限制知识,为信仰留地盘
费希特-一切实在都建立在自我之上
黑格尔-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象
詹姆士-有一点儿用处就有一点儿意义
尼采-人就是自己人生的上帝
杜威-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罗素-任何一种快乐都应得到珍视
弗洛姆-爱是一门艺术
萨特-人注定是自由的

第4章 哲学的问题
人的问题-我是谁?
世界的问题-世界从何而来?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什么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内容?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人与外部世界有什么联系?
精神的神奇与神秘-精神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身体与心灵的关系-思维为什么和存在同一?
认知的冲突-认知的和客观的一样吗?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变是万物恒久不变的规律
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我们如何解释事物中的变化过程
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信仰需要理性吗?
生命的意义-“我”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5章 哲学的思辨
水往低处流-自然界是客观的
是否真的有本体界叫作物自体?-现象不同于实在
从“问”开始-一切知识的起点和基础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为什么维克多·雨果被称为“作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没有矛盾的世界真的存在吗?-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
“给我你的手”和“你来拿我的手”-概念的同一关系
外延与外延的重合-概念的交叉关系
不是“生”即是“死”,不是“死”即是“生”-概念的矛盾关系
概念很有限-廓清概念才能准确适用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要金子还是学习淘金术-方法比对象更重要
真正的胜利是战败无知-要敢于质疑
掉多少根头发才算是秃头?-数学的神秘与美
没有肯定就没有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6章 哲学的语言
沟通的障碍-语言是不完善的工具
我就是我所说的东西-人在符号中存在
沉默没有错,一说就惹祸-语言是一口诱人的陷阱
侦探用郁金香巧妙破案-归纳和演绎
聪明的囚徒-逻辑悖论与二难推理
人真的是猿进化来的吗?-证明和逻辑
突破僵化的信条-证伪和证实
谁是说谎者?-反证
“瑜伽师死了”的结论为什么错了-选言推理
这真是“名家遗作”?-判断间的矛盾关系
不要想,要看-无法言说的事物
语境决定了使用语言的艺术-语境认知与误解
语言的突破-沟通的首要条件是尊重

第7章 物质与意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统一于物质
航行规则的确定-物质决定意识
用照相做比喻-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从“震骨器”到自行车-认识的提高,智慧的创造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分析问题要避免想当然
自杀是人类的现象,与动物无关-意识是人类独有的精神现象
意识是一切行为的前导-意识主导身体
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人为何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