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些文本学考察,让我们暂时离开列宁,转向马克思。
注意,《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句I之前马克思表述的意思是:
(1)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将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导致工农业工人的悲惨境遇。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英国的今天就是德国的明天。
(2)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会发生变革,这一变革在英国已很明显,它一定会波及欧洲大陆。因此,德国人绝不要自我欺骗,而要像英国人那样,积极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
(3)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资本论》所做的,就是通过英国这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揭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至此,马克思的主要意思已表达完毕。上述句是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个顺便说明:探索到这个社会形态的运动规律并不意味着可以避免社会变革的出现,德国仍然将像英国一样遭遇社会变革过程——这个语意是与上文相承的。不过,虽然不能避免变革过程,却可以减少或缩短变革出现时社会经历的痛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马克思看来,根据他的研究,只要尽量提高德国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程度,当资本主义变革在德国出现时,它就有可能采用较人道的形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