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148536
  • 作      者:
    范畅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范畅,男,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获评2012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在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研究兴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当代社会发展观。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的庸俗化在马克思时代已经很严重,令马克思苦恼的是,他自己的理论也终未能摆脱这一流俗。这是产生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诸多困境的重要学理根源。《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在广阔的西方哲学史、科学文化史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史背景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问题百年争端进行了开拓性研究,旨在回答究竟如何理解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位的重大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些文本学考察,让我们暂时离开列宁,转向马克思。
  注意,《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句I之前马克思表述的意思是:
  (1)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将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导致工农业工人的悲惨境遇。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英国的今天就是德国的明天。
  (2)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会发生变革,这一变革在英国已很明显,它一定会波及欧洲大陆。因此,德国人绝不要自我欺骗,而要像英国人那样,积极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
  (3)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资本论》所做的,就是通过英国这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揭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至此,马克思的主要意思已表达完毕。上述句是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个顺便说明:探索到这个社会形态的运动规律并不意味着可以避免社会变革的出现,德国仍然将像英国一样遭遇社会变革过程——这个语意是与上文相承的。不过,虽然不能避免变革过程,却可以减少或缩短变革出现时社会经历的痛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马克思看来,根据他的研究,只要尽量提高德国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程度,当资本主义变革在德国出现时,它就有可能采用较人道的形式。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问题溯源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问题的产生与国外早期研究
(一)问题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化与庸俗化
(二)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庸俗化了:伯恩施坦与考茨基的早期论战
(三)列宁的辩护及其引发的问题
(四)来自马克思主义阵营外的诘难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问题研究的纵深化
(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倾向
(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从卢卡奇到哈贝马斯
(三)作为一门“新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探索
(四)“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死了:波普儿批判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基本思路
(五)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问题研究的当代走向
三、我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一)梁启超和孙中山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三)张东荪与现代新儒家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四)当代大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问题的新探索
几点结论

第二章 马克思实现了怎样的科学变革
一、神学、哲学与科学
(一)从神学中走出的哲学与科学
(二)哲学与科学的分野
(三)科学时代的哲学:走向何方
二、科学的祛魅与返魅
(一)英国经验科学的客观诉求:培根、洛克、休谟直至当代
(二)德国古典哲学与客观有效性:从康德到费尔巴哈
(三)寻求确定性:从笛卡儿到孔德
(四)科学的返魅:人文主义科学观纵览
三、马克思:科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科学就是“正确的”、“真理性的”吗
(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科学”一词的考察
(三)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科学”一词的考察
(四)对《1861一1863年经济手稿》及《资本论》序言中“科学”一词的考察
四、马克思科学变革与经验主义
(一)经验主义批判:“穆勒笔记”的科学方法论
(二)工人不是人:经验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根本解决
五、马克思科学变革与唯物主义
(一)从马克思与伊壁鸠鲁的思想关系看
(二)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关系看
(三)从马克思与鲍威尔的思想关系看
(四)从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思想关系看
几点结论

第三章 马克思科学变革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马克思科学变革与实证科学
(一)“实证”之谜
(二)什么是实证科学
(三)实证科学遭遇思辨哲学
二、马克思科学变革与批判科学
(一)批判科学在康德体系中的形成
(二)黑格尔对批判科学的改造与拓展
(三)马克思:批判科学走出阿门塞斯冥国
三、马克思科学变革与辩证科学
(一)康德辨证法对当代科学的影响
(二)黑格尔对辩证法的改造及其引发的科学性问题
(三)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科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一)对“自然辩证法”的传统理解及其遭遇到的批评
(二)“自然辩证法”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三)马克思是否同意“自然辩证法”
(四)“自然辩证法”是科学吗
几点结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问题的初步解决及当代意义
一、科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一)科学的实证图式
(二)科学的批判图式
(三)科学的辩证图式
二、从本文观点看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个案例
(一)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经验主义与批判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中国因素与马克思主义因素
(三)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矛盾复杂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