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沈信卿先生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621237
  • 作      者:
    沈恩孚著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沈信卿先生文集》十六卷,沈恩孚著。全书铅字排印,仿雕版样式,以宣纸印刷,线装三册。
  沈恩孚(1864-1944),字信卿、心磐,号莘梧、螹庵,晚号若婴,室名螹学庐;江苏吴县人,初寄居嘉定,后定居上海。他早年肄业于上海龙门书院,师从刘熙载等名师,光绪二十年中举人;曾参与公车上书,后被委任宝山县学堂教习,门下弟子即多成材;清廷废科举后,与友人倡议改龙门书院为师范学堂,得当局支持,去日本考察教育,归任龙门师范学堂监督;后应张謇之邀担任图书公司编辑事,同时创办江苏学务总会并任评议员,推行普及教育,研究地方自治,被选为上海城自治公所议事会议长,发起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并被推为主席。
  辛亥革命后,沈恩孚历任江苏民政司次长、省公署首席秘书。袁世凯称帝之际,他毅然退出政坛,率先在报纸上披露“劝进”丑闻;复投身于江苏教育,一九一六年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筹创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并兼任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校董;花甲之年发起人文社,创设人文图书馆(即鸿英图书馆,后并入上海图书馆),担任馆长,搜辑近代史料,以供治学者参考。
  沈恩孚一生,适当晚清、民国“亘古未有之大变局”,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如何从一个“淹贯经史”的读书人,成长为“力持共和之议”的先行者。他贡献毕生心力于两件事,一是倡行地方自治,一是发展民众教育。其诗文中“于学于教于政见之著述者甚多”(黄炎培语),而视野开阔,思想深邃,诲人不倦,责己甚严。他早年因家人避太平天国祸难而生长异乡,晚年复遭逢日寇侵华之劫难,虽因年老衰病困居上海,而能够坚守民族气节,不断在诗文中痛斥日寇罪行,期盼早日光复,为中国军队取得的胜绩欢欣鼓舞,置自身安危于不顾。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其子女回到上海,即着手辑印《沈信卿先生文集》。书后有其女沈有珪、有琪一九四九年元旦跋,称一九四六年一月自渝还沪,“即与有乾、有琪、有琳检点遗著”。而书前唐文治序中述,一九四六年仲冬,沈婿胡厥文已将书稿交其求序,可见收集整理工作已近完成。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沈信卿先生文集》付刊,或即在其二女书跋的一九四九年初,但刊成问世则在又两年之后,因该书封面黄炎培题签,下署一九五一年。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沈信卿先生文集》凡《螹庵诗存》六卷,收自一八八四年迄一九四四年间诗作一千三百余首,以编年分卷;《摹梧轩文存》四卷,收经说、字说、论辩、策议、叙跋、赠叙、书牍、传记、碑志、赞颂、哀祭等各种文体共二百七十余篇;晚年所辑《春秋左氏传汉谊》四卷及《春秋地名考略》,于考据前人研究成果间时出己见,显示其史学造诣;《教学片羽》一卷,收早年读书日记,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五洲歌》及风人砭世的《新格言》等;自撰《无成人传》及黄炎培《沈信卿先生传》为尾卷。其诗文中保存了大量近现代教育资料、社会史料及同时代人生平交往材料,从中更可以窥见社会急剧变革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缩影。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沈信卿先生文集》:
  泰西历与回回历异同策
  中西历皆古疏今密。梅氏谓西历约有九家,前五家皆西之旧法(唐之九执一,元之万年二,明之回回三,陈星川、袁了凡四,唐荆川、周云渊五),即回回历也。后四家皆西之新法(利西泰、汤道未、南孰伯共一,穆尼阁、薛仪甫二,王寅旭三,揭子宣、方位伯四),即欧逻巴历也。阮氏谓九执术,今西法所自出,则西历实以回历为祖,经歌白泥之改订,地谷之变更(汤氏所译多本地谷),厥后复有远镜之制,累测益精,故以今西法为胜。
  考回回术有太阳年,谓之宫分,以春分为第一月第一日,借白羊等十二宫,名其为太阳年之月;有太阴年,谓之月分,以第十二月为斋月,斋满日相庆为元旦,又以见新月为月之一日,而不在朔,历十二月为一岁,有闰日无闰月,故岁首无定月,每间二年递早一月,此其辜较也。西其因仍回历之官名,而即以中气日为交官之日,使岁周与天周复混为一,梅氏颇以为憾。然即此可见西历之同于回历矣。其小异者,西历以冬至后十日太阳在最卑点为元旦,用回历之太阳年耳,而不以春分为第一月第一日耳。至西历以耶稣降生之年纪始,回历以谟罕默德避难出奔之年纪始(近洪氏援西书之说,较梅氏云口世三年可据),则又各尊其教,无关推步之术者,盖可置弗辨云,游勇、盐枭如何捕获解散策
  有事而募兵,无事而裁兵,此游勇、盐枭之萌芽也。及其萌芽也而滋长矣,始不得已,而思所以芟夷之,则犹布种而不欲其生,不如勿布种焉,而其萌芽固自绝也。然既滋长矣,而徒悔其布种之非,则已无及,不为之计而姑听其蔓延,势且养成不测之祸,而流毒未知所终。无已,则有捕获与解散之二策焉。
  捕获之策,将责成于州县乎,而快役既同虚设,眼线又畏寻仇,吾闻其捕,未见其获,其不可恃也决矣。将责成于防营乎,而今日之游勇、盐枭,即昔日之仰食于防营者也,今日之防营,苟一经遣撤,即异日之游勇、盐枭也,兔狐相顾,呼吸交通,此来彼往,有若儿戏,未闻其捕,安见其获,其不可恃也又决矣。然则惟各疆臣严饬所属协力会捕,或可永绝其萌芽乎,顾不养不教,而徒从事于诛戮,非政也。
  方今海内虚耗,外侮日迫,激成内变,殆将不支。是故平情论之,则解散之策,实为无弊。解散云者,非可设甘言以市之,假虚声以慑之也,必先使毋为饥寒之所困;欲使毋为饥寒之所困,又非可计口而授之食,度身而予之衣也。垦荒以为养,劝工以为教,其蠢者散之于西北之旷土,其巧者散之于东南之局厂,则游勇之为民不利者,即可为民兴利,盐枭为官不利者,亦即可为官兴利。一转移间,而富国之基在是矣。如第日去目前之大害,而大利所在委而弗取,则捕获其一二,而未捕获者不知其凡几;解散其什伯,而未解散者不知其凡几。彼其能忍而填于沟壑乎,则其为游勇、盐枭也如故矣,且虑其不止为游勇、盐枭已也。痈之将溃,医者束手而坐视之,岂情也哉。
  民德堕落、国本颠危当急图挽救议
  共和国以道德为基础,此语习闻之矣。吾国先民之宝训,以忠、恕二字为道德之结晶,而又以勤、俭二字为维持道德之要素,诚共和之大好基础也。而何以民国成立二十年,风俗人心反有江湖日下之势,欲望则亢进,品性则渐漓。悲哉!炎黄之子孙以潮流之激荡,几令固有之道德漂没而无遗。我瞻四方,忧心如捣,原其受弊之所在,则帝制推翻以后,耳目日为政争所颠倒,无复有纲纪法度之尊严;欧风崇拜以来,精神尚与科学相距离,徒袭其服食起居之华美,于是奢侈之变相,即为贪婪婾惰之劣根,终于腐败。新机为之阻遏,正气因而销沉,斯则种族之隐忧,非独社会国家之险象矣。
  ……
展开
目录
前言
吴县沈信卿先生诗文集序
螹庵诗存
卷一甲申至癸巳(百五十二首)
卷二甲午至辛亥(六十四首)
卷三壬子至癸亥(八十四首)
卷四甲子至癸酉(二百六十首)
卷五甲戌至丙子(二百七首)
卷六丁丑至甲申(六百十六首)
摹梧轩文存
卷一经说(十三首)
字说(三十三首)
卷二论辩(五十二首)
策议(四首)
卷三叙跋(五十一首)
赠叙(十一首)
书牍(三十一首)
卷四传记(十六首)
碑志(九首)
赞颂(三十九首)
哀祭(十七首)
春秋左氏传汉谊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春秋地名考略(摘汉谊)
教学片羽
龙门书院读书日记(三十四则)
五洲歌(一篇)
新格言(五十三则)
无成人传
沈信卿先生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