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应理解为现代化革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统筹法、优选法的原则,就应该选择一个首要的、适宜的切入点,比如国民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状况。在实施全方位改革的今天,这个问题尤为重要。让我们引用鲁迅先生的言论为佐证:
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得些自己满足。假如竟有“好人政府”,出令改革乎,不多久,就早被他们拉回旧道上去了。
倘不深入民众的大层中,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解剖,分别好坏,立存废的标准,而于存于废,都慎选施行的方法,则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或者只在表面上浮游一些时。
历代有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非常重视奠定安邦治国的社会心理基础。春秋战国时的《管子·心术上》提出了“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的观点。孟子也认为:“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技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