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自在的人生?
我们常以生活过得如不如意、工作顺不顺遂、家庭美不美满,来替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历程打分数,当周遭一切都被量化、被比较之后,生活变得有压力,苦恼、烦闷也就悄悄上身,“自在”成为生活中遥不可及的名词了。
其实, 生活中一切的喜、怒、哀、乐都来自于“心”。人生过得自不自在,关键正在于我们的心,心自在,人生就自在。
法鼓山二○一三年的年度主题是:“得心自在——心自在,身自在。身心自在,福慧自在。”藉由一己之心,可以扩大感染到整个社会。所以法鼓文化编辑部特别从圣严法师的著作,精选对于“心”的开示,希望能带给大家安心自在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安心呢?圣严法师告诉我们要知足常乐,法师曾提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说明现代人对于物质上过多的需求,往往成为贪欲的烦恼,若能清楚明白“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的真谛,实践“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生活便能有明确的方向感。当生活过得心安理得,不被欲望左右人生方向,便可以“得心自在”。
此外,我们也可以改变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用智慧的心看待世事,圣严法师经常以“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勉励大家,如果能够做到境随心转,不管晴天或是雨天,天天都是好日子。
曾有人问圣严法师,人生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法师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还愿和许愿;人生的意义是负责、尽责;人生的价值,则是在于奉献、感恩。若我们能够化小我为大我,以布施、行善、感恩、奉献来生活,这样,身心必能都很自在。
心自在,身自在,幸福便无所不在了。
《圣严心语》针对现代社会人心浮躁,困惑不解,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活得很苦很不自在的现象和问题,提出“心自在,身自在;身心自在,福慧自在”。这是圣严法师的“心灵环保”理念的具体表述。人了解了心,就能得心自在。
心五四运动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四感——感化、感动、感恩、感谢;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二祖慧可禅师对菩提达摩说:“我的心不安宁,请帮我安心。”达摩说:“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
沉默了好久,说:“觅心了不可得,找也找不到。”达摩说:“好了!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那么,意思是不是说,连心都不存在,还有什么安宁、不安宁的问题呢?
一般人最常感受到种种心境的出现,比如心痛、心焦、心急、心慌、心悸等等,如果跟他说“你的心其实是不存在的”,大概很少人会接受吧!
一般人的烦恼心不断在波动,岂会承认无心呢?当然,也有人说:“我没想到做这样的事,说这样的话会使你伤心,我是无心的,你不要在意。”这种无心是搪塞、推诿吧!是为自己辩护,把责任推得光光的。人除非睡熟了或失去知觉,否则是不会无心的;粗心也是有心。“觅心了不可得”是相当不易的工夫,只要看过禅宗公案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慧可去见达摩之前已经修行很久,只因心不安所以去问达摩祖师。达摩给他的是禅师的反应,禅师往往不给弟子正面的解答,而是把问题转过来还给他,要他自己找答案。这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回应。如果顺着人的心给它说明解释分析,心会愈来愈乱,想得愈来愈多,离开智慧愈来愈远。因此达摩要慧可把心找来,实际上没有心这个东西,那只是一个个念头的起伏。前念灭,后念起;后念起,前念灭,念头不断起灭。如果很认真地找自己的心,在寻找的当下,霎时扣住烦恼起伏波动的心,这个心竟然不见了,剩下的是平静的、安定的,甚至没有念头的一种经验。这不能称为是心或念,而是一种体验。人的心没有头、没有尾,也没有痕迹,无处可觅,有的只是杂念而已,是一团烦恼心、分别心、执着心、自我中心的组合。如果发现这个事实,实际上就是开悟了。
如果你试着找自己的心,一定愈找愈多,边找边想,念头纷飞。当你不再想时,这也是念头,因为你在想自己的心并没有在动,这当然是念头。为什么慧可做得到呢?
因为他已经修行很久,遇到达摩一句话打回来,把他的妄想、分别、烦恼、执着的念头打得粉碎,终于发现心了不可得;无心可安,才叫安心。
……
心在哪里?
谈 心
心不在焉
追求效率中的安心之道
觅心了不可得
心净国土净
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四要安定人心
需要不多,知足常乐
什么都不求
分清楚该不该要
转贪心为愿心
为自己的人生许一个好愿
境随心转
境随心转能转败为胜
危机就是转机
不被境惑
调整职场EQ的好方法
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
调伏与转化
奉献布施
何谓菩萨行?
以奉献的精神成就他人
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
发心与布施
如何避免妇人之仁?
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转自私自利的我为功德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