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宗教非营利组织的身份建构研究: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003086
  • 作      者:
    黄海波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黄海波,男,社会学博士,曾任江苏省张家港市市政府办公室秘书,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英国伯明翰大学哲学、神学与宗教学院访问学者。上海市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社会学理论、当代宗教与社会关系、宗教慈善服务等。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与一般项目、上海市有关部门横向研究课题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项目多项。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有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11年度《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之“基督教报告”撰稿人。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学术专著系列(2)·宗教非营利组织的身份建构研究: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例》一书,基于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修订、完善,而最后成书。其主要内容即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例,深入考察了中国的基督教青年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建构组织身份的动因、结果以及条件,并集中分析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在改革以后的组织身份重建过程,力图揭示具有宗教背景的组织在进入社会公益事业领域时所面临的身份难题及其解决方案。尤其是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社会服务特征,深入讨论了宗教型现代非营利组织的尴尬与方便,揭示了不同制度化行动领域的规范标准,对宗教性非营利组织所施加的、不同程度的合法性压力,以及宗教性非营利组织如何通过身份建构,试图在不同的制度性行动领域间保持平衡,并整合不同来源、类型与内容的规范性要求,缓解合法性压力,最后构成了“基督教青年会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2.理解基督教青年会之“宗教背景”的两个途径。对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之“宗教背景”的理解,主要基于这个组织同宗教之经验的、现实的形态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纯从宗教的实质性理解或功能性理解的角度来看待它同宗教的关系。也就是说,基督教青年会的“宗教背景”,实质上意味着组织结构与运作的某些方面,必然同宗教现实形态的若干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关联;进一步的,它意味着宗教的若干基本要素以不同的方式与程度“嵌入”在基督教青年会的组织肌理中,化为对组织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组织要素,如此而使组织具有了宗教性质或宗教色彩。单纯使用“宗教”或“基督教”这类抽象的整体范畴性概念,无助于理解基督教青年会宗教背景的真实状况,从而也难以准确理解组织的实际运作。目前,无论是基督教青年会本身,还是学术理论界,都试图从更具操作性的、“分解”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宗教背景。大体上,对基督教青年会宗教背景的认知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1)把基督教背景视为抽象的文化、价值要素。近年来,随着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公共影响的扩大,如何更清晰地表述其宗教背景成为颇费思量的问题。文化取向的界定成为一个趋势,这样,青年会的基督教背景通常被视为以“精神”、“理念”或“价值”形式而存在的抽象组织文化构成要素。这个认知角度,把来自基督教教义的伦理、价值观,视为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组织文化和事业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确实,基督教的伦理一价值观,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宗旨和会训得到鲜明的表达。其组织宗旨是:“发扬基督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全人格,建设完美社会”;会训即著名的“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它们都体现了基督教“爱”的内核,蕴含着“作盐作光、荣神益人”的服务意识与谦卑精神。这被认为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宗教“背景”的基本内涵。所以,“宗教背景”首先被理解为一种伦理价值观,是基督教青年会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由于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及其行动具有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目标导向功能以及规范功能(方向新等,1990:217-218),这对于一个非营利性、志愿性的社会服务组织而言尤为重要。因此,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组织文化中的基督教要素,被认为在实践中确实对组织的运作与事业开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展开
目录
序:“教会”与“社会”之间的尴尬与方便/李向平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宗教背景”:模糊的界定
二、淡化与强化:处理宗教背景的不同方式
三、视角的转换:从“背景”到“身份”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基督教青年会:组织身份的断裂
二、当代大陆基督教社会服务:成绩与挑战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宗教社会服务研究:宗教组织的两难困境
四、超越宗教慈善:美国的宗教性非营利组织及相应制度安排
五、小结
第三节 分析框架:合法性约束下的组织身份建构
一、基本概念:组织身份与组织合法性
二、分析框架:合法性约束下的组织身份建构
第四节 篇章结构及相关说明
一、篇章结构
二、相关说明

第二章 教会与社会之间:夹缝中的双重身份及其平衡(1949年以前)
第一节 主导性的宗教身份之起源
第二节 基督教青年会的组织特征
第三节 合法性约束下宗教身份的表达
一、宗教身份在早期发展中的合法性功能
二、宗教身份的结构与行动基础
三、宗教身份的成员认同基础
第四节 由于宗教身份导致的合法性流失
一、非基督教运动:来自教内、教外的合法性冲击
二、社会福音解释能力的衰落
三、北美基督教青年会的世俗化趋势
第五节 事业及资源:立足于世俗领域
一、非宗教性质的社会事业及其构成
二、资源构成
第六节 教会与社会之间:身份重构的努力及其困扰
一、组织身份的困扰
二、组织身份的重构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为基督教服务的组织:失去现实基础的组织身份及其模糊化(1949-1966)
第一节 基督教青年会继续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一、政治合法性
二、功用合法性
第二节 行动领域的变化
一、宗教领域边界的刚性化
二、基督教青年会行动领域的限定
第三节 组织身份的进一步模糊化
一、合法性机制下与教会组织的趋同
……

第四章 身份重建:现代非营利组织(1980年代以来)
第五章 无形的十字架:基督教要素在组织生活中的呈现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深度访谈记录编码表
附录二 本书所使用的图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