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探索与对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749495
  • 作      者:
    曾繁仁著
  • 出 版 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曾繁仁,男,1941年出生于安徽省泾县,1959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96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先后讲授《文学原理》、《西方美学》、《审美教育》、《西方美学范畴研究》、《生态美学》等多门课程。历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助教兼政治辅导员、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教务长、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校长等职。现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终身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人文学部学术委员:教育部社科委委员、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学术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探索与对话》认为,在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方面有些学者所言的“常常在没有‘美’字的地方倒存在着美学”的看法,是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一把钥匙。关于现代中国美学,包括对于发生在现代的美学大讨论与“人化自然”的美学理论,《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探索与对话》也进行了自己的思考,明确认为传统的认识论美学不可能解决无比复杂的属于情感领域的审美问题,对于认识论美学的坚持恰恰是中国美学落后于世界美学大潮的原因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最近,我国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发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山清水秀、人民健康幸福、无比美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这也是我国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包含生态现代化的清醒认识,告诉我们:缺少了生态现代化、缺少了山河的美丽与人民的健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成功,我们国家也不可能永续发展并惠及子孙后代。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决策,也是一种无比美好的“中国梦”。
  所谓“美丽中国”,内涵极为丰富。首先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共生”。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同繁茂昌盛,自然生态成为人类的美好的家园,人民得以美好的栖居。其次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不仅实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且自然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好保护,真正做到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统一。再次应该是人的生存权与环境权的有机“统一”。生存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首要内容,而环境权则是联合国《环境宣言》规定的人权内容。《宣言》指出:“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美丽中国”的提出在我国第一次将“在美好环境中生活”作为人民生存之要义加以明确,从而将环境权纳人生存权之中,使得两者得以统一,意义非同寻常。
  当然,在我国要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理想得以实现,必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因为,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仅承担着极为艰巨的经济社会发展重任,而且人口众多,资源紧缺,不同地域与不同领域都存在巨大的不平衡状态,环境压力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这样的理想的确是十分繁难的。但是,我国在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方针与举措。认真地将这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方针与举措落到实处,“建设美丽中国”的理想就能变成现实。首先,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我国自2009年以来直到最近宣告我国已经进入了“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对于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的反思与超越,具有传统工业文明时代所不具有的若干经济社会与文化特质,我们只有清醒地把握时代的巨大变迁才有可能超越既往工业文明时代的过时理念与传统发展模式并采取与生态文明相应的新的理论立场与发展举措。我国政府集中阐述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立场与重大经济社会举措,我们应该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
展开
目录
生态文明编
生态文明时代我们应有的文化态度
试论和谐论生态观
美丽中国:由理想变为现实
为时未晚,但形势严峻——纪念著名生态战略家贝切伊逝世29周年
积极投身生态文化建设,传达建设美丽中国的正能量——写在《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通讯》创刊一周年之际
携手共建新世纪中华生态文化,使之进一步走向世界——“首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学术研讨会”总结发言
乡村生态休闲养生——武义共识
试论中国古代儒家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关于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美学理论编
通过中西古今交流对话途径,建设发展新的生态审美观
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
关于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
试论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美学的东方色彩及其与西方环境美学的区别
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兼论中国古代“中和论生态一生命”美学
生态美学与当代城市建设大潮
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的舞台呈现——试论中国戏曲所包含的生态生命论美学意蕴
关于朱光潜美学思想与我国的美学大讨论——兼答《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信
宗白华“气本论生态一生命美学”评述
文艺美学学科建设的新探索
关于当前我国加强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紧迫性与有关措施

人生美学编
美学与人生
审美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教育
现代中西艺术教育比较研究的启示
论丰子恺的“人生一同情论”美育思想
重评鲍姆嘉滕的“感性教育”思想
我国新时期美育建设的重要成果与共识
关于美育当代发展的几个问题
审美教育应有面向未来的正确态度
高校美育30年的回顾与前瞻
关于美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
关于“现当代中西艺术教育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学术对话编
庆祝饶芃子教授从教50周年的贺词
在刘中树教授从教50周年庆祝会上的发言
关于《钱中文文集》的原创性价值的推荐意见
胡经之教授的重要学术贡献
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学科重建中的贡献
新世纪中国文化复兴的战略性思考与有效探索——评黄会林教授的“第三极文化理论
吴中杰教授所编《文艺学导论》教材的价值意义
在聘任鲁枢元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聘任会上的讲话
致陆贵山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信
刘纲纪教授有关《周易》生命论美学研究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关于西方美学、审美教育与生态美学的访谈
就《生态美学导论》与张节末的学术对话

美学序言编
刘玉华《思维科学与美学》序
李长风、姚传志《美育概论》序
赵利民《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研究》序
宋素凤《多重主体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序
祁海文《礼乐教化——先秦美育思想研究》序
王汶成《文学语言中介论》序
王汉川译《天路历程》序
张政文《从古典到现代——康德哲学美学研究》序
吴海庆《船山美学思想研究》序
王德胜《散步美学——宗白华美学思想新探》序
李鲁宁《伽达默尔美学思想研究》序
章海荣《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序
宋乐永《世纪之交的韩国电影》序
赵炎秋《形象诗学》序
刘献彪《中学比较文学十讲》序
王子铭《现象学与美学反思——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美学向度》序
刘恒健《美学的三维视界:美学与人文学发微》序
史风华《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序
赵秀福《杜威实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序
吴家荣《大学美学》序
刘彦顺《走向现代形态美育学建构》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