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临床新导:中医临床思维学新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91018
  • 作      者:
    王伯章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伯章,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祖籍广东南海,幼承庭训,十七岁高中毕业后,跟从其父湛江名医——王挚峰学习中医,七年后出师,医名渐起。1979年至1982年,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历任中医学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之职。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精诚大医之名享誉岭南。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医的基本理论思维与临床经典首先要用现代语言作新的阐释,从天人相应的高度与临床思维相结合的深度纵观全局,让现代学习者更易明白与认同,以提高临床理论思维的悟性。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也要逐渐反映现代实践进展并总结出新思路,且以中医与西医诊疗的吻合点作为范例,寻找新的启发与思路,也是提高中医临床思维水平的另一方面。概言之,充分理解与认同中医临床思维原理,认识、掌握中医临床思维的基础知识及其多元性,并善于汲取现代医学进展,是提高临床思维与医疗水平的钥匙。
  《临床新导:中医临床思维学新说》对在校学生、年轻中医、西学中的医师,均有较大启发,帮助他们较快地系统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有利于迅速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此外,方证相对与药对思维问题: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以方证的形式列举出来的,中医大部分沿袭辨治选方的这一方法。而叶天士等后辈名贤的著述并无列方,而是以审因机传变立法对症用药。这在现代临床上都可行。其实方证相对与药对思维是一致的,都能充分利用前人的经验。方剂也是药对,或者是药对的组合,药对是方剂中基本组成的实用结构,或者说是武术套路中的散打技巧。作为初学者学中医时,汤头歌诀的背诵是打基础十分好的方法,笔者至今仍十分主张,因为这是临床思维奠基的重要方法。日久后学拆解方剂、组合新方时,就已是登堂入室的成熟时了。
  另外,守方与灵变问题:如果不是随机选方或辨病选方,就要“无方立法,对症用药”。有时是病情隐蔽潜伏未表现,有时是医生一时对病机与运用方把握未准,立法对症用药就在所必需。因此,临床医生也常常掌握一些药对,依法应用,也能解决一些问题,甚至是迁延时日的某些疑难之疾。而且这种现象也较普遍。有人问:到底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谁优谁劣呢?也许没有人系统地、孤立地对比过,实际上临床医生往往随病情的实际情况而定。即使是辨证论治,有些医生对症下药,园机活法,根据病情的不断变化不断灵活变化加减用药。有些医生则习惯于抓住主证守方,主证不变,守方不变。两种风格不同,认识不同,各有所长,也曾成为彼此争辩的内容。而临床上,有些病情变化大,或然症状出现多,则宜灵活化裁加减。有些慢性病,虽有或然症,但不占主导地位,抓主症用主方,一方到底,而不是经常变化,也是成功的关键,这叫水到渠成。例如癌病,就要注意守方。我也知道有些验方,就是要求服多剂不变才有效的,这就是例证。
  因此,客观上看是因病情与对应方的关系而定,主观上看是不同医生的不同临床思维特点不同所致。
  还有,关于临床辨证的不确定性问题,中医除了理论外还有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大量临床经验总结,被临床医生(方士)总结记录下来,其中不少又被以儒通医的学者收集整理系统化出版,因此中医临床最直接的思维首先是依靠经验,即直接的自己的经验与前人的经验,掌握的经验越全面系统,能力就越大。而这些经验之间的联系有些是较离散的,如《串雅内篇》之类。因此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嫌。而客观上看是从不同侧面或角度认识同一事物,并给予解决的方法。典型的是中风,古人从风、火、痰、瘀争鸣阐明认识它,现代人已看得很清楚,这是从不同侧面或角度认识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不同人、不同证型或阶段均需兼顾认识,综合起来认识才是疾病的全貌。
  同样,历史上的伤寒与温病之争,现代人也已看得很清楚,现代社会常见伤寒之中有温病,温病之中有伤寒,现代医生也常“辨证施治以热,寻病用药以寒”等,这是不同病因导致的外感热病又混合致病所致。所以温病学是伤寒学的补充与发展,彼此不是绝对排斥的。中医很多学术争鸣与对立往往是反映疾病客观存在的不同侧面的,而不是对与错之争。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卷 中医临床思维学新说
第一章 中医基础思维解读
一、从中医学的源流看它的思维结构
(一)来源于象数思维模式的医学理论
(二)道法自然的防治思想与方法
(三)实践第一的验证医学
(四)唯象医学理论指导下验证的医学科学特质
二、从解读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谈思维导向
(一)阴阳学说
(二)五行学说
(三)易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四)天人相应观指导下确立的藏象学说
(五)三阴三阳辨病是标本中气学说与临床相结合的产物
(六)中医学研究与发展方向
三、中医基础思维原理的问题与笔者的假说
第二章 经典临床思维解读
一、《伤寒杂病论》的基本临床思维
(一)首辨病,求病因,知势位,识病传
(二)诊脉参证,审判病机势位
(三)辨证抓主症
(四)选方主证
(五)对症用药
(六)结语
二、现代用经方基本临床思维探析
(一)基本临床思维问题
(二)活用经方的基本临床思维
(三)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用经方的基本思路
三、经方的活用与变化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地位
(一)运用经方的临床体会
(二)经方的组方配伍变化
(三)经方运用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地位
四、伤寒杂病论方的对症加减、变方证治与辨病选方
(一)伤寒杂病论方的对症加减
(二)变证加减方例简析
(三)辨病选方例
五、叶天士辨治的临床思维方式解读
(一)外感温热篇
(二)三时伏气外感篇
六、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辨治解读
(一)次述
(二)陈氏临床思维小结
七、薛生白《湿热病篇》辨治临床思维解读
(一)湿热在肌肤(1、2、3、4、21条)
(二)湿热入营血危重证辨治(7、20、33、34、35条)
(三)湿热证在上焦清窍(14、17、31、40条)
(四)湿热证在中焦气分(8、9、12、13、15、17条)
(五)下焦湿热证治(11、23、26条)
(六)湿热证善后证治(19、27、28、39条)
(七)观察应变证治(29、30条)
(八)薛氏《湿热病篇》小结
八、余师愚《疫病论》选读
九、《温病条辨》选读
(一)几点说明
(二)原文选解
十、温病辨治思维讨论
(一)外感热病与卫气营血辨证
(二)动因辨病
(三)肺系温病对比
第三章 古代分科临床思维特色
一、外科
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选读
二、妇科
(一)清·陈修园著《女科要旨》选读
(二)清·傅山《傅青主女科》选读
(三)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整编
《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选读
三、儿科
(一)汉·《颅顖经》选读
(二)明·万全(密斋)著《万氏秘传片玉心书》选读
四、眼科
明·邓苑撰、清·胡芝樵校《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选读
五、土方
(一)长春中医学院编写《串雅内编选注》选读
(二)福建省中药研究所编写组编写《串雅外编选注》选读
六、外治
清·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选读
七、古代分科临床思维特色总结
(一)外科
(二)妇科
(三)儿科
(四)眼科
(五)土方
(六)外治
第四章 对症用药摘引
一、药对的组成方式与作用
(一)药对的组成方式
(二)药对的作用
二、对症下药摘介
(一)散邪透解症药
(二)寒热调适症药
(三)透热解毒症药
(四)泄下症药
(五)理湿症药
(六)咳喘及治痰症药
(七)散结止痛症药
(八)血证症药
(九)补益与固涩症药
(十)清心安神症药
(十一)平肝息风症药
(十二)治虫症药
(十三)治疟症药
第五章 现代医家思维经验综述与文摘
一、一般临床思维经验
(一)思维方式是钥匙,临床疗效是基础
(二)一般临证思维与技巧、经验
二、专病专科思维经验综述与文摘
……
第二卷 临床实录与思维
第三卷 论证与探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