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类型的助人行为,而不会考虑助人者的动机。从完全被自己利益驱动的助人行为到最无私的利他行为,都属于亲社会行为(Taylor,Peplau,&Sears,2004)。
利他行为有以下特征(Bar—Tal,1986):(1)有利于他人;(2)行为是自愿的;(3)有意识的且目的朋确的行为;(4)所获利益是行为本身;(5)不想有任何精神或物质的奖赏。利他行为不需要任何外部的奖赏,但来自利他行为者内部的自我奖赏是可以的,比如做出利他行为后会产生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二利他行为的理论
(一)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学指引着人们之间的交往,人们不仅要交换物质性商品,而且还要变换社会性商品,如爱、服务和信息等(Foa,1975)。利他行为就是目前期望将来能得到社会承认或奖赏等利益的工具性行为,从表面上看;利他者只有付出而没有收益,但实际上,利他行为最太的收益是内在的奖赏,是实施利他行为后利他者对自己的肯定和满足,是自己内心的愉悦。社会交换论者认为利他的收获有三个(夏学銮,1998):(1)互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2)减轻旁观者的痛苦。有证据显示,当看到别人受苦时,也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因此,帮助别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3)利己。因为利他行为以低微的代价获得了别人的认同与正面回应。
(二)先天论
先天论又称生物学理论,认为人的利他行为跟动物一样是由本能决定的。Wilson(1975)首先提出利他行为是由先天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是天生的、不用学习就会的一种行为。先天论认为,个体不仅尽可能生存下去以便让自己的基因得以继承,而且还要去提高和自己具有同样基因的同类的生殖机会(路海东,2002)。人们会根据基因相似性原则去帮助他人,在帮助他人时会考虑外表、行为、观念、态度、熟悉程度等与自己相似的程度。如有研究发现,血缘近的比起血缘远的,人们更容易表现出利他行为(Elainie&Richard,2007)。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