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马修·菲利普斯解释说:有袋类动物起源于亚洲,取道美洲、南极洲,最终到达澳大利亚;一路上,它们被迫与所有动物展开生存竞争,早已经历了优胜劣汰的洗练,因此能在澳大利亚获得全方位的胜利。他认为现在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单孔目仍然能存活下来?
菲利普斯和同事认为,鸭嘴兽和针鼹之所以能在有袋类入侵的情况下生存下来,是因为它们的祖先找到了有袋类难以入侵的避难所——水中。有袋类在出生后的数周内都必须时刻不停地吮吸母乳,这样一来,如果母亲游泳时间过长,新生儿就会溺亡。
这个理论听上去很有道理,因为鸭嘴兽是两栖动物。但是,针鼹只生活在陆地上。研究人员运用基因分析法找到了一个答案:他们发现,针鼹是在4.800万~1.900万年前与鸭嘴兽这一支分离的,这说明针鼹在不久之前还拥有半水生的祖先,后来才再次登陆。针鼹的很多特征都暗示,它们或许有一个过着两栖生活、类似于鸭嘴兽的祖先。这些特征包括:流线型的身体、向后伸展可当舵使的后肢,以及胚胎发育期鸭嘴形的吻部轮廓。
一项有关早期单孔目化石的研究显示,鸭嘴兽和针鼹是在1.1亿年前分化成两支的。这个时间比基因分析的结果早了很多。但菲利普斯的小组重新分析了这些早期化石的439个性状特征。他们发现,把针鼹和现今这支分化时间较晚的鸭嘴兽分在一组,要比把它和古代化石分在一组更加合理。重建的谱系有力地支持了研究人员的基因发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