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名医临证心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744331
  • 作      者:
    刘建和主编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名医临证丛书:现代名医临证心得》选取现代各科有代表性的名家,总结他们临证工作中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经验,将他们的事业发扬光大,让他们优秀的临证经验代代相传,使之更好地发展和创新,让中医药这座伟大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好地服务患者。希望《现代名医临证丛书:现代名医临证心得》对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广大临床医生和医学生有所帮助。
  《现代名医临证丛书:现代名医临证心得》的重点和特色主要在临证心得部分。所选医家均是现代各科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代表人物,在该疾病临证方面有较高学术造诣并取得卓越成就和享有崇高威望的医学大家。着重介绍他们对本病临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尤其强调他们对本病的理论创见和总结的临证绝技,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独特辨证经验和处方用药特色,务求将临床真正行之有效的临证心得呈现给大家,以提高读者的理论素养和临床整体救治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治疗大法:补气健脾,渐消缓散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唯有认证准确,治疗才有针对性。医家多将肢麻归于中风,或血痹证。王大师对该症的辨识,独具匠心。认为肢体麻木,伴眩晕、头痛、耳鸣、舌暗红、苔白或薄黄但皆不润,脉弦滑或细为肝风之麻木;体形丰肥,麻木伴郁胀、呕恶、舌暗体胖、苔白腻、脉沉而濡者,为痰浊之麻木;肢体麻木伴疼痛、无有休止、舌暗有瘀点、脉涩或弦紧者,为瘀血之麻木;周身麻木,昼减夜甚,气短乏力,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弱者,属脾虚湿困之麻木;麻木见于肢端,或见口唇,伴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涩者,多属脾虚血亏之麻木。而本病之麻木多在上肢,既麻且酸,伴心悸失眠、头昏、心胸闷或痛,观其舌,必色红不鲜或有瘀点,中部苔厚而腻,诊其脉,当弦滑或弦涩。经检查,此类患者血脂每多高于正常水平。高脂血症患者常见心胸闷痛,时有病人以“胃痛”就诊。对此,王大师必亲手探明部位,如在鸠尾处属心痛,鸠尾以下为上脘属胃病,也有心胃同病,痛在鸠尾而连上脘者,当结合兼症、舌脉作出判断。其常据舌脉变化,测知虚实轻重。若舌质偏暗,苔厚腻或白或黄,多为痰浊内盛;舌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细涩或弦紧常为瘀血偏重;舌质暗偏淡,苔中根部腻,脉弦或滑,多属气虚而多痰。针对本病病程较长,本虚标实,虚实互呈之特点,王大师认为把握虚实之轻重,标本之缓急是本病论治之关键。立消补兼施,标本同治之大法。尤其重视对病之本脾虚气弱的治疗,补气健脾每每重用生黄芪、党参,生姜亦为必用之品,认为生黄芪补气而升,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正合“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性,又能“逐五脏恶血”,对脾胃气虚,不能散精,膏脂滞留营血者尤宜;生姜性温而散,化痰健胃,既助脾胃“游溢精气”,又利药物有效成分溶出,促进人体吸收,对痰多热象不明显,或脾胃因虚而寒者颇为适合。如此配用,意取“四君”而胜于“四君”,于本病甚为合拍。对痰浊、瘀血、气滞之标实证,王大师主张在补气健脾同时,用渐消缓散之法,不宜攻伐,以免耗伤正气。治痰常以温胆汤加减,常用清半夏、化橘红、桔梗、茯苓、大贝母等,若痰浊壅盛,标实偏重者,多权宜合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胆南星、白芥子等,一但舌苔由紧腻变松浮、由厚变薄,即改用他药,中病即止;理气多用制香附、枳壳、桔梗、木香等,量取适中;活血化瘀善用桃红四物汤组方之法,常用桃仁、红花、丹参,适当配伍当归、白芍、地黄等阴柔补血之品,使祛瘀不伤正,又防理气耗气伤阴之弊,破血逐瘀之虫如水蛭、虻虫等,尽量少用或不用。王大师强调本病治疗当缓急有序,虚实兼顾,不可急于求功,应着眼于调理脏腑气血的功能,使气血阴阳趋于平衡,津液、膏脂代谢恢复正常,不可妄用峻烈之品,’或滥投重剂,徒伤正气,使旧疾未去新患又起。
  ……
展开
目录
内科部分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 肺炎
第五节 支气管扩张
第六节 肺脓肿
第七节 肺结核
第八节 支气管哮喘
第九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十节 呼吸衰竭
第十一节 肺癌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 心力衰竭
第二节 冠心病心绞痛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
第四节 心律失常
第五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六节 血脂异常
第七节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第八节 扩张型心肌病
第九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第三节 胃食管反流病
第四节 溃疡性结肠炎
第五节 慢性肝炎
第六节 慢性腹泻
第七节 便秘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第四节 IgA肾病
第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节 2型糖尿病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六章 风湿系统疾病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二节 干燥综合征
第三节 白塞病
第四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第五节 痛风
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 白细胞减少症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三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四节 过敏性紫癜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脑血管病
第二节 血管性头痛
第三节 三叉神经痛
第四节 帕金森病

外伤科部分
第一章 外科疾病
第一节 胆囊炎
第二节 胆石症
第三节 乳腺增生病
第四节 痔疮
第五节 前列腺炎
第六节 早泄
第七节 阳痿
第二章 骨伤科疾病
第一节 颈椎病
第二节 骨性关节炎

妇科部分
……
儿科部分
五官科部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