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半中岁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63227
  • 作      者:
    满观法师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满观法师,星云大师最钟爱的弟子之一,来自美丽的净土──台湾花莲。中国文化大学日文系毕业。1991年依止星云大师出家。曾任佛光山丛林学院日文佛学院教师、佛光文化事业公司总编辑、法堂书记室主任。现任上海大觉文化传播公司执行长。
  著作《灵山不如归》、《半中岁月》在台湾《人间福报》副刊连载时曾引起读者巨大反响。
展开
内容介绍
  《半中岁月》为星云大师的弟子满观法师的四十篇书评集,作者满观法师精辟介绍了四十本书的精髓,包括佛教经典和中外古今的优秀作品,但并非一般“书评”,而是从世学看佛法,从经典看人生,从书中引发对生命的体验,涵纳世间、出世间的智慧。在各种半半的人生中,透过《半中岁月》,更能获得悠然觉照。
  全书分为“古道照颜色”、“风檐展书读”两卷,让读者透过丰富的阅读,从不同的思考角度、观点、情感,获得一些省思;而爱书的朋友,或无缘一窥原著的读者,更能透过《半中岁月》开启一扇智慧、修行、全观的视野!
展开
精彩书评
  经典之所以称为“宝藏”,在于它蕴含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于它是圣言量。除此,我想更在于经典的实用性、人间性。满观有着悲天悯人的温厚心怀,她从经典里明了佛法真义,也领会佛陀心系众生的大悲大愿,所以下笔时,能将佛法贴切巧妙地呈现在人间,应用在生活。
  ——星云大师
  
  满观是个爱书人,她读书、编书、写书、教书,一生和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她读了书,介绍书中内容,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想、生命体验,让读者能先略窥每一本书的全貌、精华,更能从其文章里的思考角度、观点、情感,获得一些省思。
  ——星云大师
  
  《半中岁月》除了延续满观法师一贯清新的笔调,发人深省,引人共鸣,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法师的古道热肠——为了接引大众,与读者几至剖心掏肺地分享其心思底蕴,甚至愿意自承其出家前曾有的“自己那专制又自我的爱”,也愿意与读者分享其对于一般世情的纤细思维,这是鲜少出家法师愿意显露于众的。
  ——中国台湾基隆市文化局局长杨桂杰
  
  满观法师文笔极为流畅,文思带着温馨情感,立论公平有理、抒怀坦然、一派纯真,以出家人的心胸眼界,道说对世俗万物的摄受、阅读诸书的理络心得,足以作为忙碌的现代人阅读上的引导,或可视为一份上班族读书会的书单。
  ——中国台湾著名作家、书评家颜艾琳
展开
目录
推荐序一 书里华光星云大师
推荐序二 圆满的观照杨桂杰
推荐序三 人在半中亦圆满颜艾琳
自序 我的文字禅

【古道照颜色】
1 生活处处见自性(《六祖坛经》)
不存善恶之念,不见善恶之相,如风来疏竹,雁过寒潭,任何声影皆不住,还怕见不到清明的本来面目吗!

2 揭谛揭谛(《般若心经》)
悲伤哀悼、欢喜祝祷、虔诚祈愿,一部《心经》就能搞定,多神奇、多不可思议!为何这短短二百六十字的经典,有此神力,有诸多妙用?

3 山为灵山山非山(《维摩诘经》)
“二分法”是法规,是教条,是约定俗成,是一把尺,是凡夫肉眼。我们在这之间,摆荡自己,掂量别人。在圣者眼里,这种种都是一而二,二而一,无有差别。

4 平凡而真实的教法(《阿含经》)
佛陀此世为度群迷而应化示现之身,具足丰盈的慈悲,渊博的智慧,但于人身的生老病死,生活的衣食住行,教化的语默动静,却又那么贴切、真实、平凡,不惊不骇,不怪不诞,而自然契入每个人的生命里。

5 何处是儿家(《净土三经》)
没有人生是完美的,于娑婆世界一意追求完美的人,徒劳自苦,徒增不安。原来我一直在追寻一个让我能“安心”的家;可世间无永恒安稳之家,只能借着佛力,将梦想寄托西方了。

6 方名自在人(《金刚经》)
念念不住,过去已逝,现在马上成为过去,未来即刻变成现在,哪有什么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端看我们如何捕捉当下一念的真心妙用!

7 销我亿劫颠倒想(《楞严经》)
看不到自己的真心佛性,光是频频执取外物,更希冀在天地之间追寻“自我”的表现,追寻“自我”的安身立命。到头来,是否也会如演若达多一般“迷头认影”?

8 龙华树下(《弥勒上生下生经》)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浑然天成满月般的稚子容颜,永远慈悲喜舍、随缘随众的大菩萨行,可是多少世修得?

9 法王大宝(《妙法莲华经》)
经典原无高下优劣,只因众生根性有利钝智愚,佛陀才开设不同法门。各人选择与自己相契的经典,能从中悟得佛知见,悟得无二亦无三的一乘实相,才是最究竟的。

10 本源自性天真佛(《大般涅槃经》)
佛性可以纵横古今,无量劫之事也可以收归当下的一念。佛陀以自己的肉身、法身,大自然的荣枯并存,告诉我们,在灯尽油枯之际,同时有个灵明不灭的法身存在。

【风檐展书读】
1 望之·即之(《云水日月》)
望之,星云大师是镁光灯下、讲台上,众人簇拥中令人肃然起敬的一代宗师;即之,大师是大海,可以涵容愚智、贫富、净秽等一切众生,是磁铁,以无限的慈悲智慧,牢牢吸住每个人的心。

2 何人不起故园情(《借我一生》、《文化苦旅》等)
管他呢!我要追溯的是炎黄世冑的血脉,我要找寻的是那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我要践履的是魂梦牵系的美丽山水;一座座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痕迹的人文山水。

3 心魔之戒(《魔戒三部曲》)
小小一枚戒指,有着惊天撼地的力量。当“贪欲”现起时,有多少人拉得住奔腾不止的意念?有多少人通得过心中“魔戒”的考验?

4 自由与爱缚之间(《猫咪不要哭》)
爱,是生命的根源,也是生命的束缚;自由,是生命的本能,也是生命的解脱。唯有挣脱了爱缚,才有绝对的自由——一种和孤独、寂寞画上等号的自由。

5 和尚的力量(《师父还在沙漠里》)
生活简单朴素,就不会为物所役;心灵简单纯净,就不会为情所困。因此,单纯的僧人拥有的是自由,而自由就是力量。

6 抽离生活面板(《休假一年》)
脱离常态的生活和工作,把自己抛入不同的空间,转换一下心境。然后,来一次干干净净的中断、一张完全空白的时间表、一种扎扎实实的归零。

7 放牛吃草的时候(《时间地图》)
无所事事的发呆,或像禅师打坐、印度人冥想一般,或仰望天空,凝视云朵的变化,是浪费时间吗?

8 心中的小孩(《少年小树之歌》)
一首少数民族的生命之歌,唤醒我们心中的小孩;跌宕起伏迸溅的泪水,会因糅入了小孩丰富的人性之爱、自然之爱,而变得清澈、柔软和满足。

9 人生的成本效益(《熊秉元漫步经济》)
人人会思索,不见得人人皆理性。但是每个人多少有他选择性的“有限理性”,以此理性建构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人生观念与生活态度。

10 中国的遗产(《1421中国发现世界》)
透过西方人的笔,回顾已知的历史,邂逅未知的版图。不论千古风流人物,万世睥睨盛业,终究会烟灭灰烬,让人欣喜悸动的是,时间流逝、朝代递嬗中,所留下的生命智慧与文化遗产。

11 走往那一扇门(《深河》)
人间无苦,就不需要耶稣、阿拉,不需要佛菩萨、诸神明;人间无苦,那扇通往永恒安乐的门就不会开启。

12 老有所安(《看护工向前冲》)
老化,成为步履蹒跚、反应迟缓,甚至失忆的老人,不只是路上的陌生人,不只是家中的父母,也会是以后的我们!

13 狼图腾?草原魂(《狼图腾》)
中国内忧外患不断,是否因农耕“文明羊”般胆小软弱的性格?而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是否即是靠着“狼性”游牧民族一次一次的“输血”?

14 一座书的天堂乐园(《书天堂》)
跨越了时间、空间、语言,爱书人在茫茫书海中,因书而交会交集所绽放
的光华,就像夜空里一颗颗幽微、清亮又永恒的星星。

15 沙漠中的天籁(《旷野的声音》)
当我们能彻底敞开心灵,不掩饰、不惧怕地将整颗心摊在众人面前,我们就能聆听到别人的心声,以及万籁中所有植物、动物的心声了。

16 璎珞严身(《宝藏璎珞》)
佛法大园林里,有无尽珍宝,供养有缘人。我们以直心深心承接,以宝藏璎珞严身,也会为自己开辟一座清净的菩萨园林。

17 拒绝让心变丑(《白色巨塔》)
美感与道德密不可分,心头放太多欲求,会让心变丑。“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欲无求才无烦恼,品格也才能高尚美丽吧。

18 一个角落(《孤独世纪末》、《孤独的滋味》)
我们不可能没有任何关系,凭空地生活于世,又不能免于“缘聚缘散”的宿命,也就注定承受孤独之苦!

19 滚滚长江看人事(《水煮三国》)
一千七百多年前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跳到现代社会,和我们同处现代职场。借古讽今,既可做枕侧兵法,幕后镜鉴;又可做茶余谈资,饭后小品。

20 与动物亲密对话(《所罗门王的指环》)
所罗门王借着一枚魔戒,能和所有动物交谈,劳伦兹不必依靠魔戒,他用真诚温柔的爱心,与细心、用心的观察研究,也能和动物沟通。

21 美丽的哀愁(《浮生六记》)
有谓“情深不寿”,恩爱夫妻果真难到白头?美景易逝,美物易碎,追求美的心灵就更容易受伤!于是,艺术家、才子佳人,都不免陷入美丽的哀愁里。

22 勇气(《勇气》)
摇着“时光机”的手把,摇一圈,就跑出一张吉光片羽;那是一段回忆、一个故事、一番思索、一些心底的声音……

23 仁者风范(《季羡林传》)
季羡林在学术上成就辉煌,成为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东方文化大师,绝非浪得虚名。他常自称“心无大志”,却在不求名利中,默默耕耘出丰硕的累累果实。

24 挡不住的魅力(《@趋势》)
他们是夫妻携手创业的成功典范。夫妻俩相知相惜,互补长短,亲密相伴走天涯的情境,更为科技企业的快速、冷硬,添增柔软清爽的芬芳香味。

25 看见生命看见祂(《莫妲》)
一个小男孩、一头小象,同时在德国一座古老农庄诞生。同年同月同日来到同一地点的两个生命,共同走过七十八个年头,两“人”亦师、亦友、亦父,紧密相连一生。

26 与你相遇(《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
“宽恕”才能放下,才能重获自由。人生绝不是孤单的旅行,周围有太多太多的“缘”绾着、护着、陪着。我们来到人间,是为了与别人相遇,可要欢喜细心地呵护、珍惜!

27 无私之爱(《天使走过人间》)
除了药物、科学,人世间还有另一种治疗力量——爱。当肉体剧痛时,当死神环伺时,脆弱无助的心灵,渴望的可能只是一眸关切疼惜的眼神,一只可以握住的温暖笃定的手,一副可以安心挨靠的厚实肩膀。

28 拜访汉字故乡(《汉字的故事》)
一个热爱汉文,对中华文化如数家珍,对文字运用如斯精准、优美的外国人,引领我们走进汉字的故乡,从中看到汉字之美之妙,也进一步阅读中国的文明史、文化史。

29 想飞的闲适心情(《门外汉的京都》)
清新不腻、自由自在的氛围,飘散在京都的雨天、黎明、夜晚,在京都的旅馆、咖啡馆、长墙、手袋、鞋子、小景……读着读着,一个素朴又浪漫的灵魂好似也隐约找到一个落脚之处。

30 玫瑰灰烬(《刺鸟》)
“邀月诵经自有伴,掇云补衲不愁寒。”道尽修行人与世无争、清心淡泊、悠然惬意的自在生活。但是,要彻底一丝不挂、解脱无碍,谈何容易?克服超越人性的神格或佛性,何时,又如何绽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