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往·当下·未来“三大观点”为基础,做好记录
自从当上会计师后,我已见识过很多公司的财务报表,我从中总结出的心得就是要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更何况我是在拼命学习后才考取会计师资格证,所以我一定要做好自我监查这一工作!
为了存钱,我们首先必须从“金钱”的角度出发,好好整理、记录自己的消费行为。另外,我们还需活用会计知识,按照以下三大观点着手记录:
①过往
②当下
③未来
也就是说,“过去”自己把钱花在什么上了?“现在”自己持有多少钱?“将来”自己的财产状况会如何?
倘若能领悟以上三大观点,储蓄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观点①过去,自己把钱花在什么上了?
你能立即想起自己昨天把钱花在什么上了吗?
“昨天只花了700日元吃午餐(但其实还买了咖啡,只是自己忘记了而已)。”
“下班后跟同事一起去喝酒,大约花了5000日元……”
虽然只是昨天的事,但能准确回答出来的人却出乎意外的少。那么,如果是两天前、3天前、4天前……想必回忆不起来或记忆不完整的人会更多吧!
本人就是这样一个常常不记得将钱花在何处的人,因此,我也时常自行陷入“总感觉还有钱”的错觉,而事实上钱却在不知不觉中花光了。
究其原因,假如没有将与钱相关的生活点滴及宝贵经验仔细记录下来的话,就会忘记从中吸取的教训,并最终只能从零开始。倘若有所记录的话,就能确确实实将每天生活当中容易遗忘的细碎琐事以及宝贵经验积累起来。即便有时忘得一干二净,但偶尔翻开记录时,便可立即回忆起事情的原委。
此外,记录与钱相关的点点滴滴以及宝贵经验可协助我们了解自我。
通过记录,我们可以分析自己迄今为止的兴趣爱好,以及金钱的消费去向。如能分析自己为数不多且来之不易的金钱花在什么地方,便可了解自己重视事情的种类,理出自己的消费线索。
比方说,在支出项目中,如餐饮费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的话,那么或许你就是一个非常喜欢吃喝,并从中发现每日生活小乐趣的人。而将大多数钱花在娱乐或者购物上的人,或许就是一个重视自己兴趣爱好,且非常珍惜工作以外时间的人。
我们暂且将“自己将钱花在何处及其是否具有潜在价值”这一问题抛开,好坏与否也暂且不去评断。让我们先从实际出发,用自己的双眼加以确认。
对于那些将大多数钱花在兴趣爱好上的人,从不了解其价值观的人的角度出发,或许会产生“不将钱花在这上面的话应该可以存下更多钱……”的想法。不过我要说的是,不将钱花在这些看似浪费的地方的话,虽然储蓄能力会有所提升,但这样做也许会让人失去原有的自我,就像我的追星消费一样。
换而言之,我的初衷不是要大家去评判该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才正确,而是要大家顺应自身理财能力,将钱花在适当的范围内。
首先,通过记录,请各位把状态从“不太了解自己的金钱去向”转换至“可以亲眼确认自己的金钱去向”。
·观点②现在,自己有多少钱?
第二个观点是“现在,自己有多少钱?”
我们应该从自我现状出发,确认今后余力的多少,以及何处是极限。这一观点同样能起到“了解自我”的良效。
观点①“过去,自己把钱花在什么上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属性”,观点②“现在,自己有多少钱?”则有助于了解自己的“余力及极限”。从广义角度来说的话,观点①和观点②都可协助我们“了解自我”。
如问所谓的了解自我余力及极限是什么?准确把握自己可使用金额就是最佳的答案。详而言之,就是以囊中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依据,加以确认自己当下持有多少钱的意思。而所谓的现金,就是实际可数的钞票,存款则是记入账户中的金额数目。
我们最初可能会因为“只有这些钱啊……”而选择逃避,但面对现实则更为至关重要。
·观点③将来,自己的财产状况会如何?
你有想过五年后、十年后自己的财产状况会怎样吗?
是尽管不多但正在持续增多呢?还是反倒比现在还少?再或是维持现状保持不变?
第三个观点是“将来,自己的财产状况会如何?”
当然,倘若金钱的数量一直在增加的话是最好不过了,但是,如果因为某一原因而致使金钱变少的话,那就必须尽早想好对策才行。
根据国税厅每年的统计调查,平成20年度(即2008年)日本上班族的平均年收入为430万日元,据说是这几年来最低水准。因为十年前,即平成10年度(1998年)的平均年收入是465万日元,换而言之,在这十年期间,日本上班族的薪水平均减少了35万日元。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以往那种想象中薪水逐年增加的时代已结束。
在可预见的未来,薪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的可能性已逐渐降低。
如果真如此,那我们就必须充分了解今后每个月的收入金额,以及每个月的生活费、其他支出费用、剩余金额,简而言之,就是要对自己的金钱做一个预想。
如果能事先知道自己金钱不足的话,便可尽早制定对策,例如增加加班时间从而增多收入,或者再稍微节约一些以便减少支出等等。总而言之,预测今后自己的财产状况会如何的做法必不可少。
存不下钱的人必定有存不下钱的理由
无固定职业时代的我之所以攒不下钱,就是因为完全欠缺上述提及的三大观点,详细如下。
①欠缺“过去,自己把钱花在什么上了?”的观点
不喜欢钱包塞满发票的感觉,所以到手的发票会立即扔掉。正因如此,月底总是觉得不可思议:“这个月到底把钱都花在什么上了?”
②欠缺“现在,自己有多少钱?”的观点
当手上不缺钱的时候,总会趁着有钱把想买的衣物全部扫光。可一旦钱快花完了,就只能每餐吃面包,试图以这种极端节约的方式来减缩生活费,真是月初天堂月末地狱啊!
另外,甚至还发生过因为不了解钱包里到底剩余多少钱,以致于在想买东西时才发现“钱不够”的囧事。
③欠缺“将来,自己的财产状况会如何?”的观点
这是导致欠债的主要原因!寄希望于今后收入“可能”会增多,于是开始毫无目的地购买一些高价品。
虽然像这样完全没有条理的人应该不多,但存不下钱的人,无论没钱的程度有多大,想必或多或少都缺乏三大观点之一或之二,乃至全部。
因为存不下钱的人必定有存不下钱的理由。
……
展开